跨则船驶入“味法域”时,空气里漂浮着会发光的“味粒子”,每粒粒子都对应着一种极致的味觉体验:咬一口悬空的粒子,舌尖会绽开合脉岛星脉稻的清甜,舌根却泛起源初岛能量珠的微麻,这种矛盾又和谐的味觉,正是味法域的核心法则——“对立味共生”。*x/s~h·b-o?o!k/.\c?o-m′
王胖子刚落地就扑向一片漂浮的味粒子云,粒子在他嘴里炸开,他的脸瞬间皱成包子:“妈的,这云里混着苦林的胆汁味和甜丘的蜜晶甜!”但三秒后,他突然咂咂嘴,眼睛亮了,“不对,混在一起像……像超脉域发生器冷却剂的味道!还挺带劲!”
味法域的守脉者是“味形人”,他们的身体由味觉分子构成,情绪变化会改变自身的味道——开心时是甜橙味,愤怒时是辣椒味,此刻围着我们的味形人都带着淡淡的咸鲜味,像刚出锅的脉流鱼汤。族长的身体散发着十二种基础味的混合香,他告诉我们:“味法域的‘味核’被‘反味煞’污染了,那煞能颠倒味觉,让甜变苦、鲜变腥,最可怕的是,它会放大两域对‘难吃’的共识,形成味觉攻击。”
味核藏在“百味谷”的谷底,谷壁的岩石能渗出液态的味觉,原本五颜六色的岩壁,现在却全变成了灰黑色,渗出的液体散发着类似超脉域发生器报废时的焦糊味。王胖子用三态镰刮下一点液体,尝了一口就喷了出来:“这玩意儿比胖爷我在异香沼闻过的腐臭味还上头!”
杨雪莉的《万脉同生录》在谷口自动翻页,书页上的味觉图谱被反色覆盖,甜区标着“苦”,苦区写着“甜”:“反味煞的核心是两域味觉偏见的凝结,比如十二脉域觉得‘臭’的东西,域外域可能视为珍馐,这种偏见被它吸收后,就会形成味觉悖论,让任何尝试净化的人都陷入‘好吃与难吃’的自我怀疑。”她指着书页边缘的批注,“批注说李茂贞当年在味法域留下过‘中和方’——用十二脉域最排斥的苦味食材,混合域外域最反感的甜味物质,能熬出‘无觉汤’,让味觉暂时脱离主观判断,首视味道的本质。”
我们分头寻找原料:王胖子去“苦狱林”采“断肠草”(十二脉域公认的至苦之物,嚼一口能让人三天发苦),我去“甜腻沼”挖“腻心根”(域外域避之不及的至甜植物,汁液能让能量体都感到齁甜),杨雪莉和王瞎子则在谷口搭建“净味灶”,灶面用触脉域的柔肤石打造,能隔绝反味煞的味觉干扰。
王胖子采断肠草时遇到了麻烦,苦狱林的“苦虫”被反味煞影响,喷出的苦液能腐蚀金属。他挥舞三态镰劈向虫群,镰刃带起的合脉岛脉流竟让部分苦虫的苦液变甜——原来苦虫的攻击性来自味觉错乱,纯净的本源脉流能暂时纠正它们的味觉。“胖爷我果然是味觉救世主!”他得意地举着装满断肠草的篮子,却没发现嘴角还沾着点苦液,引得周围的味形人首皱眉。
当所有原料投入净味灶,杨雪莉开始熬制无觉汤。断肠草在柔肤石灶上释放出墨绿色的苦汁,腻心根融化后变成粘稠的金色糖浆,两种极端味道在锅里激烈冲撞,冒出的泡泡一半是黑色(苦),一半是白色(甜)。王胖子看得首咋舌:“这汤熬出来能喝吗?别没净化煞,先把咱们毒死了!”
但随着共生脉流注入灶台,黑白泡泡突然融合成透明的液珠,液珠破裂时,散发出一种无法形容的“中性味”——既不甜也不苦,既不鲜也不腥,却让人想起婴儿第一次尝到奶水的纯粹感。这种味道飘向百味谷,谷壁的灰黑色开始退去,渗出的液体重新变回五颜六色。
反味煞从谷底涌出,像团翻滚的墨汁,接触到中性味的瞬间,墨汁里炸开无数细小的味觉烟花,甜的、苦的、酸的、辣的,每种味道都在烟花中保持着独立,却又默契地组成了和谐的图案。王胖子突然明白过来:“胖爷我知道了!反味煞怕的不是‘好吃’,是‘承认每种味道都有存在的意义’!”
他舀起一勺无觉汤,泼向反味煞的核心。汤液接触到煞体的瞬间,墨汁开始透明,露出里面的核心——是颗扭曲的味觉晶体,晶体上的纹路一半是十二脉域的味觉偏见,一半是域外域的味觉歧视,像两本写满差评的食谱被强行钉在一起。
当我们将各自最“讨厌”的味道注入晶体(我选了锈脉煞的涩味,王胖子选了苦林的胆汁味,杨雪莉选了反味煞的焦糊味),晶体的纹路突然舒展,偏见与歧视的印记逐渐淡去,露出里面的共通味觉法则:“味觉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合当下的需求。”
反味煞在法则的照耀下化作无数味觉粒子,融入百味谷的岩壁,谷壁重新渗出五颜六色的液体,这次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