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朱标和李善长顿时也陷入了沉默当中。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而且身为大明的太子,朱标还不得不考虑到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铁锅当初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扔下大都跑路?
说白了,因为胡元朝廷本身也没把中原当成自己家。
为什么没把中原当成自己家?
因为是抢来的,而不是一分一分开拓出来的。
如果真弄几十万棒子和矮矬子去开拓辽东,那么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极其操蛋的问题。
被利用完的棒子和矮矬子们多半舍不得离开辽东,而大明迁移过去的百姓,却又很可能不会太在乎辽东。
想到这儿,朱标也忍不住叹息一声。
李善长咂吧咂吧嘴,看了看胡惟庸,又看了看杨少峰,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道:“实在不行的话,就还是老办法。”
杨少峰眼前一亮,问道:“什么老办法?”
胡惟庸却是斜了李善长一眼,说道:“你是还嫌上位和你不够招人恨?”
李善长黑着脸道:“要不然你说怎么办?”
“咱们大明满打满算也就七千万人,一千多个州县,分下来一个县也就是一万人左右。”
“想迁移百姓,起码也得有足够的百姓能迁移才行吧?”
一说到迁移百姓,杨少峰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杨少峰望着胡惟庸问道:“辽东农场呢?”
胡惟庸黑着脸道:“农场个屁!”
“你就不寻思寻思,一个农场满打满算才几个人?”
“整个辽东那么大的地方,你指望那几个人去开拓垦荒?”
随着胡惟庸的话音落下,整个屋子里又再一次陷入了沉寂。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标才开口说道:“就用老办法。”
“不过,这次不用圣旨,也不用兵符。”
“孤亲自去跟将士们说。”
“一切听凭自愿。”
“愿意去辽东开拓定居的,就去。”
“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包括江南、山陕等地的百姓也是。”
“以后再迁移百姓,也都听凭自愿。”
杨少峰顿时就明白是怎么个老办法了。
所谓的老办法,就是往辽东调派卫所,由卫所的军士承担起屯垦的担子。
等到一片土地屯垦的差不多了,卫所调走去下一个地方,将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官府,再由官府分配给百姓。
理论上来说,这套玩法其实挺靠谱。
不靠谱的地方在于监管力度并不高,或者说这套玩法当中的漏洞太多,很多土地在交由官府进行分配之后,好点儿的土地往往分不到百姓手里。
就算是分给百姓几亩劣等田地,后面往往也会被人兼并。
甚至卫所本身就存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要不然的话,卫所制定也不至于在洪武年间就开始出问题,更不至于在永乐年间就被老四评价为“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