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粥……真的是白米粥啊!稠得能插筷子!”
“饼子!是粮食做的饼子!不是树皮草根!”
“娘!娘!我们有吃的了!有白米粥!还有大饼!”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真是活菩萨转世啊!”
“世子殿下万岁!世子殿下万岁啊!”
哽咽声、啜泣声、孩童满足的吞咽声、以及发自肺腑、声嘶力竭的欢呼声,再次在粥棚内外爆发开来!
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热烈!
更加真挚!更加充满力量!
那是对生存的感激!对未来的憧憬!
更是对给予他们这一切的世子林臻,死心塌地的效忠与拥戴!
萧寒舟看着眼前这感人至深、又充满力量的一幕,眼眶也不禁微微发热。.微′趣·小*说? +首?发¢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荡,对身边的副手沉声吩咐:“仔细核对名册!务必确保登记无遗漏!所有数据,今晚必须整理完毕!”
说完,他又去向另一个粥棚。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沪县县衙后堂一间收拾得颇为雅致的偏厅内,灯火通明。
一张紫檀木圆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江南小菜和一壶温热的黄酒,虽不及王府奢华,却也别有一番温馨。
林臻坐在主位,姿态闲适。
浣碧、张俪、晴雯、楚惜灵四女分坐两侧。
浣碧正执壶为林臻斟酒,动作温婉;张俪则用银箸夹了一块清蒸鲈鱼腹肉,细心剔去鱼刺,放入林臻面前的白玉碟中;晴雯小口啜饮着果酒,眼神灵动地扫视着众人;楚惜灵则安静地坐着,面前摊开着一卷更详细的建筑图纸,似乎在沉思。
气氛轻松而融洽,带着一种家人般的温情和共同奋斗的默契。
萧寒舟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先是对着林臻和四位师娘恭敬地一一见礼:“弟子拜见师父,拜见浣碧师娘、张俪师娘、晴雯师娘、惜灵师娘。”
“寒舟来了,坐吧。”林臻指了指下首的空位,示意他坐下,“城内人口,清点得如何了?”
萧寒舟并未落座,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本装订整齐、墨迹尚新的册子,双手恭敬地呈上:
“回师父!四座粥棚登记造册已初步完成!经汇总核对,目前登记在册的沪县常住人口共计:一万三千七百六十八户!
其中,成年男丁十六岁至五十岁的,两万九千五百二十一人。
成年女子十六岁至五十岁的,三万一千零四十三人!
十五岁以下孩童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五人!
六十岁以上老人七千四百二十人!”
他声音清晰,报出的每一个数字都如同沉甸甸的基石。
林臻接过名册,并未细看,只是随手放在桌上,目光平静地看向萧寒舟:“嗯,辛苦你了。有了人便有了根基。那么寒舟,依你之见,接下来,我们该如何着手?”
萧寒舟精神一振,略一思索,带着一丝书生意气的兴奋答道:“师父!弟子以为,当务之急,应是修路!扩建城防!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畅通,则商货流通,百业可兴!城防坚固,则可御外敌,安民心!此乃固本培元之基!”
林臻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摇头。
他刚要开口,坐在他右侧的张俪却放下了银箸,那双精明锐利的凤眸扫过萧寒舟,带着一丝长辈对晚辈的提点和不容置疑的洞见:
“傻孩子,路要修,城也要建。但此刻,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砖石土木!”
她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商界女王在指点江山,
“此刻民心初附,如同干柴遇烈火,炽热却易散!当务之急是火上浇油,将这民心彻底点燃、凝聚、化为己用!所以我们要收买人心!用最实在的好处,将他们牢牢绑在我们的战车上!”
她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继续道,条理清晰,直指核心:
“明日施粥之时,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宣布:由县衙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