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望,忙道:“好了,不闹了。说实话,方才女子也美丽十分。”
子午道:“不错,可惜做了这等营生。”
余下不以为然:“师师姐不是也做过,听说梁红玉也是。”
子午听了这话,哑口无言。
余下若有所思,嘘唏不已:“京兆府的青楼女子好比李唐大诗人杜牧笔下那般。”说话间随即吟诵开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子午一怔,感觉有些道理,叹道:“所言极是,想必她们也身不由己。”
余下又诗兴大发,随即笑道:“杜牧还有一首诗,说的也是这青楼女子。”说话间又吟诵开来: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我也记得杜牧的一首诗也与扬州大有关联。”子午不甘落后,马上吟诵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余下听了这一首诗,感到一种美,却毫无违和感。居然没什么青楼风尘之意,顿觉江南之美,想到这里,马上笑道:“我感觉杜牧与王维二人有些相似之处,你难道不觉得?”
子午不解,马上追问:“此话怎讲?”
余下叹息道:“可惜王维是佛教徒,杜牧却是浪子。听说,当年太师父听两个樵夫唱歌,两首歌居然都是王维的。我听说这事后,就感到纳闷。你说终南山是道家福地,如何樵夫唱一个佛教徒写的歌,岂不蹊跷?后来,师父给我说,王维名气太大,又是终南山的得道高人,故而如此。莫非终南山没道家大文豪么?师叔曾告诉我,李白是道,杜甫是儒,王维是佛,白居易又道又佛,不知苏东坡如何?想必他也儒佛道吧。可世人皆知,苏东坡喜欢问道。苏东坡的启蒙恩师可是叫做的张易简的,是也不是?苏东坡还有一个同学,叫做陈太初,此人却真的做了道士。”
子午介绍道:“素闻杜牧有‘十年之约’的故事流传于世。当年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牧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能找到我看中的佳人。不知意下如何?’ 湖州刺史喜出望外,马上按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那日,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日,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之人。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这母女俩都很害怕。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子。’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当如何?’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来这里做郡守。如十年不来,就按习俗嫁给别人可好?’老夫人勉为其难,马上同意。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皆非杜牧本意。等到杜牧的好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出任湖州刺史。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日,已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当年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何要背信弃义?’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我都没埋怨你,你却来责备我?是何道理?’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老人家讲得很有道理。晚辈得罪,失礼了。”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这首诗也不错。我还记得,其中的诗句。”顿时微微一笑,娓娓道来,不由吟诵开来: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余下叹道:“看来,这是未能如愿,也怪杜牧自己,不可怨天尤人。这便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