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两宋传奇 > 第53章 翰墨幽思

第53章 翰墨幽思

段和誉羡慕道:“本王听说大宋有个叫做毕昇的,是也不是?他做的活字印刷版,想必宋体字就名扬天下,易于传扬了,只是我大理国技艺落后,自然不能比肩大宋。还望陛下恩惠,传授技艺于我大理国,也算本王受宠若惊了。”

张明远赞道:“那是自然,这‘宋体字’虽说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如此看来,就显得古朴端庄,落落大方了。”

费无极破涕一笑,道:“如此看来,我中原之字,便是‘殷商甲骨文、周代金文、秦篆、汉隶、魏晋南北朝大唐楷书、大唐草书、我大宋行书。’化而简之,正道是:‘甲金篆隶楷草行,中原文字到如今。’了。”

张明远环顾四周,故意卖起关子,笑道:“不过我听说有两个人在我中原造字,一个叫做仓颉,一个你们猜猜看?”

刘贵妃心中暗喜,给张明远使个眼色,笑道:“我倒是想到了,却不可以说出来。”段和誉神情肃穆之际,也笑道:“我也知道。”

宋徽宗破涕一笑道:“不必卖关子,朕也知道。”目不转睛的看向张明远。

种浩与费无极面面相觑,笑出声来:“何许人也,还望赐教?”

张明远掷地有声道:“武则天!正所谓,日月当空,叫做照!难道你们不知道,就孤陋寡闻了。当年武则天对犯人说认得这个字就活命,认不得就要处死,吓得犯人半死不活。”

段和誉神色紧张,随即追问道:“后来如何?”张明远道:“都不认得!”费无极紧张兮兮,立马猜道:“自然都死了。”

刘贵妃破涕一笑,乐道:“都活着,武则天告诉他们,从今日起,永远记得,不可不认得。他们战战兢兢,以后念念不忘了。”众人哈哈大笑,乐此不彼。

张明远饶有兴致,追问道:“眼下便可说说书法了,还望浩兄赐教?”

种浩尴尬一笑,心想不可一个人娓娓道来,免得让皇上不高兴,只顾自己显摆,全然不顾皇上颜面就自寻烦恼,自取其辱了。想到此处,拱手道:“书法,还是皇上来说,微臣略知一二,不敢造次。”

段和誉自然心领神会,就看向宋徽宗,问道:“还是皇上赐教?也让我等大开眼界。”刘贵妃道:“陛下,但说无妨。”看向宋徽宗,轻轻摇了摇宋徽宗的胳膊。

宋徽宗捋了捋胡须,神情肃穆,介绍道:“何谓书法,便是书写出那神、气、血、肉、骨!正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笔法、字法、构法、章法、墨法、笔势。都要颇具耐心,独具匠心。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行间形态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韵味。”众人都点头。

张明远道:“如何写好一副字,称之为书法,还望陛下赐教。”

宋徽宗道:“如若没有文房四宝,书法便无从谈起。何谓文房四宝,世人皆知,正道是:笔墨纸砚。可笔墨纸砚也不可草草了事,随意敷衍。这笔要好,墨要香,纸要精,砚要良。不可不察,不可等闲视之。说到毛笔,大唐到我大宋,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文人墨客,爱不释手。易州墨,加麝香、冰片,香味十足,实为上品。”众人叹服不已。

费无极道:“陛下,纸张,有何讲究?”

宋徽宗道:“宣州出宣纸,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都是上等品。绛州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名扬天下。”众人惊得呆了。

宋徽宗道:“徽州歙砚,正所谓: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东坡先生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时常赞不绝口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端州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