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两宋传奇 > 第16章 淮南好茶

第16章 淮南好茶

费无极摸着自己的嘴唇,不紧不慢道:“厉害么?我问过我的嘴唇,它可告诉我说,‘我乃嘴也,有两个本事。一个叫做吃,一个叫做说。我如若一张口,吃遍天下美味佳肴,让舌苔享尽味蕾之美,可吃鸡鸭鱼鹅,可喝汤汁酒水。我如若一张口,道尽天下兴衰荣辱,可唇枪舌剑,可口出狂言,可口若悬河。’”一语落地,众人忍俊不禁,佩服有佳。

一个个意犹未尽,喝了口茶都笑。费无极瞅着教书先生,又问道:“先生快教我?我的嘴巴对我说,快请教先生。”众人又是破涕一笑。

教书先生笑道:“明前茶,顾名思义,自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春日刚刚冒出的嫩芽采制而成。这期间的茶叶嫩,喝着有种淡淡的香。生长速度慢,几乎都是嫩芽头,是信阳淮南茶中级别最高的茶,大山采制的明前茶是信阳淮南茶中珍品里的极品。一般人可无缘相见!雨前茶,当然是谷雨前采制的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茶叶的生长正在含苞怒放,一芽一叶正式形成。虽然仅次于明前级,但味道稍微加重了一些。这种茶结合了对信阳淮南茶外形的档次感,和它的口感为一体,主要适合达官贵人喝。寻常百姓恐怕望其项背,也在所难免。”

费无极立马追问道:“春尾茶呢?”张明远等人也目不转睛,想听教书先生介绍一番,都一言不发,笑了笑。

教书先生道:“春尾茶,在春日末期前采制的茶。和明前茶、雨前茶相比,条形稍差,但是耐泡好喝,价位相对比较便宜。当地人喝的普通茶叶大多是春尾茶。”

费无极继续追问道:“白露茶又当如何?”张明远和玄空面面相觑,笑了笑,都不说话,明哲和惠松、道空也齐声道:“还望赐教,多谢,多谢,有劳,有劳。”

教书先生娓娓道来,笑道:“八月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称为秋茶,也叫白露茶。秋季的茶树经过春、夏两季采摘,新长出的叶片,叶色泛黄,大小不一,滋味、香气都较平淡。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

众人听了,莫不叹服,原来茶叶也有许多学问。只这一种茶就滔滔不绝,如若把大宋诸多茶叶都滔滔不绝,那还了得,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道不尽。这茶也是一门大大的学问,难怪有许多茶博士也是身份高贵,专门在皇家礼仪司供职,这皇宫大殿如若有了大事,献茶可是一种礼仪,不可小觑。张明远、费无极在东京进宫面圣,宋徽宗与他们交谈过,故而二人也略知一二。

张明远笑道:“先生如此才思敏捷,妙语连珠,饱读诗书,晚辈佩服。如若有缘,晚辈愿结交先生,还望不吝赐教,不知意下如何?”

惠松道:“先生滔滔不绝,满腹经纶。晚辈自惭形愧,如之奈何?”明哲笑道:“如若不是下山,如何会遇到高人,又如何会知道这样许多学问。”

道空看着这文绉绉的先生,尴尬一笑,叹道:“实话说来,晚辈并不喜欢舞文弄墨,文绉绉的书卷气。不过对先生却是甘拜下风。”

玄空推心置腹道:“没曾料想,嵩阳书院有先生这般得道高人。一个淮南茶就如此滔滔不绝,如若其它学问,恐怕就妙语连珠,令人难以忘怀了。”捋了捋胡须,笑容满面。

教书先生环顾四周摆了摆手,看着费无极,一怔,只见费无极独自沉思,便微微一笑问道:“小子,你如何不说话了,方才没完没了,问个喋喋不休。小可解答这么许久,你就没有半点谢意,岂不贻笑大方?”

费无极缓过神来,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马上喜笑颜开,拱手作揖,答礼道:“先生所言极是,晚辈并非不知礼数,只是,对方才先生所言,若有所思而已,一时缓不过神来,还望见谅。多谢先生教诲,没齿难忘。”

教书先生乐道:“年纪轻轻,如此问询,孺子可教,后生可畏。”费无极笑道:“晚辈不年轻了,而立之年已过,如何谈年纪轻轻,先生见笑了。晚辈对理学,知之甚少,还望先生教我?”

教书先生一怔,神情肃穆之际,问道:“你看上去年纪不大,如何过了而立之年,又开玩笑。这个理学,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你不如拜我为师,如何?”原来费无极比同龄人年轻一些。

费无极一时语塞,挠了挠后脑勺,尴尬道:“这----这---这----”顿时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发呆。

张明远见状,马上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我等皆是终南山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