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香波特往后顶滑半米。
右脚蹬地,左脚借力跨出,迅猛杀进骑士三分线内。
此刻快船的其他四人有三人处于移动,弧顶的桑韦尔,右侧翼的库兹马,同侧的底角的韦斯利,对面短角区外的小乔丹。
陈放一人独自面对骑士内线。
克劳德补了上来,乐福在协防,詹姆斯在罚球线回头看,陈放再往前跨一步,他速度太快,克劳德还没起跳,他已经跃起。
一个高手托球,把篮球挑进篮筐。
这个进球,暴露了骑士在协防的迟缓,也会进一步迫使他们的换防速度要更快,但同样会让快船外线,出现机会。
詹姆斯一人先在弧顶外几米持球,乐福上来给他挡拆,这是16骑士拿冠军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是追击詹姆斯还是封堵乐福的弧顶三分,都是两难。
按照赛前策略,快船坚决人盯人,詹姆斯持球碾进快船篮下,即便韦斯利为桑韦尔做了夹击,也没拦住小皇帝的上篮。
双方的第一次得分,都是攻框,仿佛像是为这场比赛定了个基调,随后几个回合,詹姆斯和陈放都作为持球人,主导了进攻。
两人都会在遭遇包夹的时候分球,也会在队友没有投篮机会的时候去接球硬解。
即便是观众,都发现了这有趣的现象。
解说大呼:“果然是一脉相承,里弗斯和泰伦卢的想法,完全一致。”
“只是中国人,真的可以当小皇帝来用吗?”随后解说话锋一转,挪揄道。
陈放确实从冲击力上确实不可能是詹姆斯这个级别,但他持球投篮能力,却是詹姆斯这辈子都无法得到的技能。
被力量和基本功而受制,持球跳投永远不是詹姆斯常规武器,当陈放再次通过节奏,突破香波特,他忽然斜撤步,将彼此的身位拉开了三个以上,距离之长,让香波特甚至都没念头伸手。
顺势跳起,投中第一个三分,陈放的得分来了10分。
第一节刚过半,陈放就拿了10分,惊人的表现,让克利夫兰球迷感到巨大的压力。
坐在替补席喝水的韦德,抬头看了下记分牌的数据,露出难以置信的蹙眉表情。
虽然陈放打NBA才十几场,但其实在这个圈子里,有些大佬多多少少知道中国人的一些特性。
不是神经刀,胜比神经刀。
即便状态不好,陈放也能拿十几分,可如果开局就手风顺,那就很危险了。
飙分者!
私底下,大家都这样形容陈放。
不仅如此,教练圈也有类似的看法,每一个场均上15+的,都会上各球队教练组的黑名单,陈放也在其中。
泰伦卢对JR做了个手势,于是在下个回合,当陈放再次面对香波特,弧顶的JR提前做了包夹,并且另一侧的詹姆斯也换防过来,阻挡了弧顶的桑韦尔。
这是一个典型的区域协防变化,陈放反应很快,提前分球,给到内线的小乔丹,化解了这次危机。
但同时也导致这回合进攻,球权给到没有背打能力的乔丹,香波特迅速回缩,和克劳德包夹了小乔丹,逼迫后者匆忙出手。
篮板被乐福拿到,他是具备传球能力的大前,从摘下篮板到长传,一气呵成。
陈放甚至还没反应,就看到球飞过了中线,而詹姆斯已经冲到了三分线。
果然是联盟第一个快攻手!
詹姆斯的经典满弓劈扣博得全场两万克利夫兰球迷的喝彩,如雷的掌声震耳欲聋。
被偷了个后,陈放开始小心,侧翼是很好的突破区域,也是更好的包夹地段,所有的攻防战术,互有克制,就看谁能更快反应过来。
双方进入下个阶段,阵地战。
阵地战是复合战术,而不是之前陈放和詹姆斯打的球星战术,它需要场上五人协调来完成,一场百回合的NBA比赛,阵地战占比不会低于30%,这也是分享球权的最好办法。
阵地战解决了角色球员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自己该得分,什么时候不该出手。
因为战术里已经明确标明了各自的任务,就如A球员跑出空位接球投篮,和作为中继点B球员去传球,即便两人同是一个位置,都有空位,而结果却差异巨大。
因为战术为球员量身定制,根据能力来划分工作的。
骑士和快船的阵地战还是有差异,泰伦卢打的是超巨球,即便跑战术,詹姆斯不仅是持球发起战术第一人,也是终结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