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陈放很坦然。
“这也是我来美国的目的,求锤得锤,淬火已身。”
陈放的回答,让段冉肃然起敬,想象下,一个刚拿下世青赛得分王,在国内第一次青运会上,毫无争议的统治了球场,却甘心去了美国,努力提高自己。
求锤得锤,淬火已身。
好妙的一句话。
段冉感觉自己摸住了本次采访的核心思想,他继续问:“为什么想这样?”
“因为人都是有瓶颈,就跟铁变钢的过程,是需要外部重压的。”尽管陈放采访前,想低调,想糊弄过去,但面对段冉真挚的眼神,他难免会有一些真情流露。
“国内压力相对来你来说,还是太小吗?”段冉问道。
“不能这样看待。”陈放却摇头。
“国内压力一样很大,所谓的舒适区的舒适,我想只是限于熟悉环境,国内一样有很多厉害的同龄人,只是在美国,你碰到的更多。”
“在美国,你现在适应了吗?”
“还算可以,主要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个社牛,喜欢到处交朋友,加上自己会煮饭炒菜,队友都着迷我的手艺,所以我融入得很快。”
“哦,这个思路提供得不错,所谓技多不压身。”段冉深有感触,他就是在美国求学的,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如何融入美国,他其实有发言权。
令他惊讶的是,陈放好像非常快就融入,并且是黑人圈,要知道,黑人可以跟你做朋友,但这个朋友甚至连酒肉都不算,一个黑人愿意去你家吃饭,这是非常重大的关系进步。
但这个不能在采访里聊,段冉继续问:“现在ESPN的排名,你在第五,从以往的惯例来看,你现在应该收到了很多offer吧。”
“是的,有几家,我现在也在考虑,选择一个好的D1,对发展很重要,希望我运气能不错。”
这个话题,段冉不敢聊,因为一切未来的事情,你现在问,给出什么答案都不会对采访有利。
采访应该聊过往,聊当下。
于是,他迅速切回到主题。
“对于此次临时被选入巅峰赛,你有心理准备吗?”
“没有,很意外,但也习惯了,很多时候,打球就是这样。”
陈放打了个比分:“就像去打野球,对方什么实力特点,一概不知。但球还是要打,在比赛里去判断和适应。”
“那你对这场比赛,有期待吗?”
“有,这是人生很难得的经历,一辈子就这一次,我希望不留遗憾。”
对于遗憾,段冉的理解是想赢球,这也是他想知道的,于是问:“四天后的比赛,你觉得世界队能赢球吗?”
“作为世界队,我当然希望赢。其实两边都是非常出色的球员,胜负很难判断,不到比赛结束那刻,谁也说不准。”
陈放圆滑的回答让段冉感觉他完全不像未满18岁的少年,实在太老道了。
于是他只能重新寻找话题:“陈放,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外号,连美国球迷都在给你取外号,你对这个事怎么看待?”
“哈,我也喜欢给队友取绰号,甚至我在班上,也会。”
“有些流传的外号是你自己取的,是吗?”
“对,例如大隼,想让别人记住自己,所以取了个比较独特,就像这一次进世界队,就有队友对我喊:大隼,大隼。”
陈放的放松,也让采访变得很流畅,随后段冉在提完最后几个既定问题后,他问出了杀手锏。
“今年是奥运年,你想过为国家打奥运会吗?”
此话题让陈放面容一肃,他先是端着了自己的坐姿,然后沉声道:“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但我想,国家队会根据阵容搭配和团队默契,各方面去考虑每一个球员,我毕竟年龄还小,比赛经验,对抗强度,方方面面都不够。”
叠个大BUFF,然后顺势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去,陈放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既不逼宫,也不甩性子,堂堂正正的按部就班便是。
结束访谈,陈放被段冉引到另外一个房间,这算是段冉自己的小心愿,他想跟这位很大可能冲击NBA的少年聊聊,毕竟目前NBA,已经没有中国人。
有希望的,目前只有一个流言中的周琦。
“刚才的采访,我的问题是不是尖锐了?”段冉先说了声抱歉。
“没有,美国的更尖锐,所以我都不敢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