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懿公弑君夺位后,迅速平复国内各势力,任命自己亲信,赏赐士大夫,齐国恢复平静,齐懿公成功篡位成功。`x~q?u·k?a_n.s.h¢u*w-u/.-c?o′m!
但是消息传到晋国,赵盾和众人商议,齐国突然换了国君,不知道是否还会拥护晋国,现在正是晋,楚,秦争霸关键时刻,不能让齐国倒向楚国。
于是赵盾以晋灵公名义,于冬十一月,再次在扈地举行会盟,赵盾,宋昭公、卫成公、陈灵公、郑穆公、许昭公、曹共公会盟于扈地,表面上是巩固新城之盟,实际是赵盾谋求联军伐齐,讨伐齐懿公商人,但是奇怪的是蔡庄侯没来。
齐懿公听闻赵盾在扈地会盟,要联军讨伐自己,他可不是傻子,当年大哥公子无亏就是夺位后,不识相非得跟宋襄公较劲,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齐懿公立即派出齐国上卿高顷和国归父,带着丰厚的礼物代表自己前去扈地参加会盟。
高顷和国归父见到赵盾,然后解释说,姜舍继位后荒淫无道,居丧期间与妃子淫乱,被愤怒国人杀死,如今商人贤良,齐国才册立商人为齐国国君。
商人表示,齐国今后会继续拥护晋国为天下盟主,希望赵执政允许齐国和晋国结盟,并且送给赵盾很多礼物。+x-k,a¢n+s¢h-u+j_u?n+.~c\o¢m^
赵盾接到齐懿公的贵重物品,自然喜笑颜开,他才不在乎齐国是谁做国君,如果齐懿公能拥护晋国为霸主,自然愿意承认齐懿公的合法地位。
于是赵盾答应了高顷和国归父,正式承认齐懿公的齐侯地位,齐国继续和晋国结盟。
随后扈地会盟议题就改了,赵盾提议此次会盟,主要议题讨论如何尊王攘夷,抵制荆蛮楚国,将矛头指向新上任的楚庄王。
扈地会盟上,赵盾代表晋灵公与东南的传统盟友齐国,鲁国,宋国,陈国,郑国以及临时反水背楚的楚国,一起发出盟誓,进一步打击楚国,遏制楚国北上。
消息传到荆楚,楚国还没有开始行动,西南的群舒再次发生动乱,令尹成嘉于是请命楚庄王,要求楚国出兵讨伐群舒。
这群舒部落地处楚国西北庸国一带,时常背叛楚国,公元前618 年,群舒迫于楚国军事压力,正式归附楚国。
但在公元前615 年春,楚国令尹成大心去世,群舒就曾经趁机叛楚,欲脱离楚国控制。
当年夏,新任令尹成嘉率军东征,灭舒、宗,俘获二国之君,群舒被迫再次臣服。
公元前613 年,中原大地风云变幻。¨c?n_x.i!u?b¨a¢o+.\n¨e!t.晋国的赵盾,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手腕与强硬的态度,逐渐成为晋国朝堂的核心人物。
这一年秋,赵盾以晋国的名义,在扈地召集诸侯会盟。宋、卫、蔡、陈、郑、许、曹等国国君纷纷响应,会盟现场旗帜飘扬,各国使者神色各异。
赵盾站在盟坛之上,言辞犀利地指责楚国不断扩张,扰乱中原秩序,宣布此次会盟旨在联合各国力量,共同对抗楚国的威胁。
几乎与此同时,江南的群舒再度发生叛乱。消息传到郢都,楚国朝堂一片哗然。
此时在位的楚庄王刚刚即位,尚显年幼,楚国的军政大权主要掌握在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以及大司马斗越椒手中。
成嘉和潘崇接到叛乱奏报后,决定亲自率军前往讨伐,而斗越椒驻防申县,防止晋国联合诸侯讨伐楚国。
出发前,成嘉安排了少师斗克和少傅公子燮留守郢都,辅佐楚庄王监国。
斗克本是若敖氏家族成员,曾在秦晋联军攻鄀时被秦国俘虏,直到秦晋“殽之战”后,秦国彻底和晋国闹翻脸,秦穆公要求联楚抗晋,斗克才被放回楚国,成为秦楚结盟的中间人。
秦楚结盟之后,斗克自认为在两国结盟过程中出力很大,却一直未得到重用,心中早有不满。
而楚穆王继位后,斗克只是被任命为少师,负责教育太子熊侣,而楚文王的儿子公子燮,同样也不被楚成王和楚穆王重用。
楚穆王弑父夺位后,为了得到公室支持,公子燮年纪辈分比较高,所以才被楚穆王任命为少傅,作为太子熊侣的右师,和斗克一左一右负责太子熊侣的文武学习。
而斗勃,斗宜申,成大心死后,斗克成为斗氏一族辈份最高的,加上他先前担任申公,司马等职务。
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楚国令尹,谁知道中间冒出个成嘉,楚庄王继位后,令尹成嘉,环列之尹,太傅潘崇和大司马斗越椒三人平分楚国权力,其他人根本排不上号。
斗克作为楚庄王的老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