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清点军械,统计伤亡,安抚百姓。”
士卒们迅速行动,城中百姓亦纷纷协助,亳州城内一片繁忙景象。
赵巍步入军帐,提笔写下一封战报,封好后交予亲卫:“即刻送往临涣,务必亲手交到萧将军手中。”
亲卫领命而去。
赵巍坐在案前,望着地图,思索着接下来的局势。
“完颜宗烈虽败,但金国朝廷必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出所料,汴京必会再次调兵遣将,对我军发动更猛烈的攻势。”
他沉吟片刻,提笔写下数道命令,分别送往各地,加强防备。
夜色渐深,赵巍独坐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北伐军一路征战的画面,从临涣出发,到攻克亳州,再到今日击退金军十五万大军,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北伐之路,虽艰,但吾等必将坚持到底。”他低声自语。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斥候匆匆入内,单膝跪地:“将军,汴京传来消息,完颜亮震怒,已下令调集二十万大军,再次南下,意图夺回亳州!”
赵巍闻言,神色一凝:“二十万大军?看来金国是倾尽全力了。”
他沉思片刻,随即下令:“立刻派人前往临涣与陈州,请求萧将军与石主公迅速增援。同时,传令各营,加强城防,准备迎战。”
斥候领命而去。
赵巍站起身,走到帐外,抬头望向北方夜空,心中暗道:
“完颜亮,你若真想夺回亳州,那就来吧。我赵巍,早已等候多时。”
夜风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次日清晨,赵巍召集诸将议事。
“诸位,金国已调集二十万大军南下,预计五日内便可抵达城下。我军虽胜,但兵力有限,若不能守住亳州,北伐之势将受挫。”
一名副将皱眉道:“将军,我军虽有万余人,但连番激战,士卒疲惫,若敌军二十万压境,恐怕难以坚守。”
赵巍沉声道:“我军虽少,但有城池之利。只要粮草充足,士卒用命,未必不能守。”
他环视诸将,目光坚定:“此战,关乎北伐成败。若亳州失守,金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临涣,北伐大业将毁于一旦。我等身为北伐将士,岂能坐视?”
诸将皆神色肃然,齐声应命:“愿随将军死守亳州!”
赵巍点头,随即下令:“即刻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弓弩手、火油、滚石、擂木皆须备足。另派人前往临涣,请求萧将军尽快送来粮草补给。”
副将应声而去。
赵巍又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封好后交给亲卫:“送至石主公处,务必亲自交到他手中。”
亲卫领命,连夜策马出发。
夜色渐深,赵巍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黑暗,心中思绪翻涌。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他虽为先锋,但如今已肩负起整个北伐的后方防线。若亳州失守,北伐军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前功尽弃。
“完颜宗烈,你若真想夺回亳州,那就来吧。”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三日后,斥候飞马回报,金军前锋已至三十里外,主力亦在百里之外,预计两日内便可抵达城下。
赵巍立刻下令:“全军备战,弓弩手列阵于城墙之上,火油、滚石、擂木皆备齐,士卒不得懈怠,随时准备迎敌。”
城中百姓亦被动员,协助守军修筑防御工事,搬运物资。亳州虽为战乱之地,但百姓皆知北伐军乃为收复中原而来,故而纷纷响应,协助守城。
赵巍亲自巡视各门,鼓舞士气。
“诸位将士,此战,关乎北伐成败,亦关乎中原百姓生死。我等身为北伐将士,当誓死守城,绝不退让!”
士卒们闻言,皆高呼:“誓死守城!誓死守城!”
声震云霄,士气高涨。
次日清晨,金军前锋已至城外十里,扎营布阵,旌旗猎猎,战鼓声声。
赵巍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金军大营,心中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