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县治里,开读圣旨后,便将赏赐分给众将。宋江等参拜童枢密,随即设宴款待。童枢密问道:“征战期间,多听到你们折损将佐的消息。”宋江垂泪禀告道:“往年跟随赵枢相北征大辽时,兵将全胜,真的没有折损过一个将校。自从奉旨来征讨方腊,还未离京师,就先去了公孙胜,驾前又留下了数人。进兵渡江以来,每到一处,都必折损数人。最近又有八九个将佐病倒在杭州,生死未卜。前面在乌龙岭厮杀两次,又折损了几员将领。因为山险水急,难以对阵,急切之间不能攻破关隘。正在忧虑惶恐之际,幸好您到此。”
童枢密道:“如今天子知道先锋建立大功,后来听说折损将佐,特地差遣我引大将王禀、赵谭前来助阵。已让王禀带赏赐去卢先锋处,分散给众将了。”随即叫来赵谭与宋江等人相见,都在桐庐县驻扎。饮宴款待之后,次日童枢密整点军马,想要去打乌龙岭关隘。
吴用劝道:“恩相不可轻动。且差燕顺、马麟去偏僻小径寻找当地土着百姓问路,另寻小路度过关隘那边去,两面夹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这样这关隘就唾手可得了。”宋江道:“此言极妙!”随即差遣马麟、燕顺带领数十个军健去村落中寻访百姓问路。
去了一天后,到晚上带引一个老儿来见宋江。宋江问道:“这老者是什么人?”马麟道:“这老的是本地土着居民,都知道这里的路径和溪山情况。”宋江道:“老者你可否指引我一条路径过乌龙岭去?我自会重重赏你。”老儿禀告道:“老汉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为百姓却多次被方腊残害无处逃躲。幸得天兵到此万民有福再见太平。老汉可以指引一条小路过乌龙岭去那边便是东管离睦州不远。从北门转到西门就是乌龙岭。”
宋江听了大喜随即叫人取来银物赏赐给引路的老儿并留在寨中又着人给他酒饭款待。次日宋江请童枢密守住桐庐县:“宋江自己带领军马亲自来睦州城下两面夹攻可取乌龙岭关隘。”童贯便让宋先锋分兵拨将。宋江亲自带领正偏将一十二员取小路进发;童枢密则率领兵马从大路前进。宋江所带的那十二员将领是:花荣、秦明、鲁智深、武松、戴宗、李逵、樊瑞、王英、扈三娘、项充、李衮和凌振。
宋江亲自带领十二位正偏将,以及一万名马步军兵,跟随引路的老儿行进。他们马摘銮铃,军士口中衔枚,以迅速且安静的方式行军。当行至小半岭时,已有一队敌军拦路。宋江命令李逵、项充、李衮冲杀进去,约有三五百名守路的敌军都被他们消灭了。
四更时分,宋江大军已到达东管。本处守将伍应星听到宋兵已经过了东管,考虑到自己部下只有三千人马,无法迎战,于是全军都逃离了,直接回睦州向祖士远等官员报告:“宋江的军队已经通过小路越过了乌龙岭,现在全都到了东管。”祖士远听后大惊,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宋江已经命令炮手凌振放起连珠炮,乌龙岭上寨中的石宝等人听到炮声也大惊失色。他们急忙派指挥白钦带兵探查情况,看到宋江的旗号遍布山林。白钦急忙退回岭上寨中,向石宝等人报告了情况。
石宝说:“既然朝廷不发救兵,我们只坚守关隘,不要去救援其他地方。”但邓元觉不同意:“元帅错了!如今若不调兵救应睦州,也还可以。但如果内苑有失,我们也不能保。你不去时,我自去救应睦州。”石宝苦劝不住,邓元觉便点了五千人马,绰了禅杖,带领夏侯成下岭去了。
宋江引兵到了东管后,并没有直接攻打睦州,而是先来取乌龙岭关隘。正好遇到了邓元觉带领的军队。两军相迎时,邓元觉当先出马挑战。花荣看见后,在宋江耳边低声说:“此人只能如此如此对付。”宋江点头同意,并嘱咐了秦明。两位将领都明白了宋江的意思。
秦明首先出马与邓元觉交战。斗到五六合时,秦明回马便走,众军也各自四散。邓元觉看见秦明输了,便撇下秦明直奔宋江而来。原来花荣已经准备好了要保护宋江。他等邓元觉走近一些时,瞄准他的面门射出一箭。箭矢如流星般射中邓元觉的面门,将他坠下马去被众军杀死。随后宋兵一齐冲杀过去南兵大败夏侯成抵挡不住也逃奔睦州去了。
然而宋兵在乌龙岭边却遇到了阻碍。岭上的擂木炮石不断打下来让他们无法攀登上去。于是宋兵转而攻打睦州。此时睦州的丞相祖士远也得到了夏侯成的报告说:“宋兵已经过了东管杀了邓国师现在正来攻打睦州。”祖士远听后便派人同夏侯成去清溪大内请娄丞相入朝启奏:“现在宋兵已经通过小路到达东管并前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