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汉子回答:“是他的亲兄弟铁扇子宋清,他让我带封家书去找黑三郎。”
宋江听了非常高兴,走上前去拉住那汉子的手说:“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就是黑三郎宋江。”那汉子仔细打量了宋江一番,然后拜倒在地,说道:“幸亏老天让我在这里遇到了哥哥,差点就错过了,白跑一趟孔太公那里。”
宋江把那汉子拉进里面坐下,问道:“你家里最近没什么事吧?”那汉子回答:“哥哥请听我说。小人姓石名勇,原来是大名府的人。平时靠放赌为生,因为在家乡打死了人,就逃到柴大官人的庄子上。经常听江湖上的人说哥哥你的大名,所以特意去郓城县投奔你,却又听说你因为事情在逃。后来遇到宋清四郎,听他说起你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因此他又让我一定要找到你。四郎特意写了这封家书让我带给你,说如果找到你,就让你赶紧回家。”
宋江听了石勇的话,心中有些疑惑,便问道:“你在我庄上住了几日,可见过我父亲?”石勇回答道:“小人在那里只住了一夜便赶来了,没有机会见到太公。”宋江便把自己上梁山泊的事情告诉了石勇。
石勇听后说道:“小人自从离开柴大官人的庄子,在江湖中只听得哥哥你的大名,知道你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如今哥哥既然要去那里入伙,小人自然也愿意跟随。”宋江笑道:“这个自然不必你说,我岂会丢下你一人。且来见过燕顺。”说着便叫来酒保,让他们在这里斟酒,不要离开。
三杯酒过后,石勇从包裹中取出家书,慌忙递给宋江。宋江接过来一看,见封皮逆封着,又没有平安二字,心中越发疑惑。他连忙扯开封皮,从头读到一半,只见后面写道:“父亲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现停丧在家,专等哥哥回来迁葬。千万,千万!切不可耽误!宋清泣血奉书。”
宋江读完信,悲痛欲绝,大声呼喊自己的不孝,用头去撞墙,哭得昏死过去。燕顺和石勇抱住他,劝他节哀。过了好一会儿,宋江才苏醒过来。他对燕顺说:“不是我无情无义,只是我心中只有这个老父挂念。现在他已去世,我只能连夜赶回家奔丧,你们兄弟们自己上山去吧。”
燕顺劝道:“哥哥,太公既然已经去世,你即使现在赶回家,也见不到他了。世上的人都有父母离世的一天,请哥哥宽心。你先带我们去投奔梁山泊,到时候我再陪哥哥回去奔丧也不迟。俗话说:蛇无头而不行。如果没有哥哥你带头,他们怎么会收留我们呢?”
宋江道:“如果我等送你们上山,会耽误我很多时间,那是不行的。我只写一封详细的信,把情况都说明白,然后带上石勇一起去入伙,等你们一起上山。我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像度日如年一样难熬。我连马也不要了,随从也不带了,一个人连夜赶回家去。”燕顺和石勇再三挽留也留不住他。
宋江向酒保借了笔砚和纸,一边哭泣一边写信,信中再三叮嘱了备细事宜。写完后,他没有粘上封皮,直接将信交给了燕顺。然后,他向石勇借了双八搭麻鞋穿上,拿了一些银两藏在身边,跨上腰刀,手握石勇的短棒,连酒食都不肯碰,便急匆匆地要出门。
燕顺劝道:“哥哥,等秦总管、花知寨他们来了,见一面再走也不迟。”宋江却摇头道:“我等不及了,我的信已经写好,没有任何阻碍。石家贤弟,请你详细告诉他们事情的缘由,代我向众兄弟们致意,可怜我宋江因奔丧之急,不能久留,请他们见谅。”说完,他恨不得一步就能跨到家中,像飞一样独自离去了。
燕顺和石勇在店里吃了些酒食点心后,结了账,便让石勇骑上宋江的马,带着随从在离酒店三五里路的地方找了个大客店歇息等候。第二天早晨,全体人员都到齐了。燕顺和石勇把宋江因奔丧而离开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大家,众人都埋怨燕顺没有留住宋江。
石勇解释道:“他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恨不得自己也去死,怎么可能肯停下来呢?他巴不得立刻飞回家里。他写了一封详细的信在这里,让我们只管去梁山泊,他看了信后就会明白,不会有什么阻碍的。”
花荣和秦明看了信后,与大家商议道:“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进退两难,既不能回去,也不能散开,只好先顾着去梁山泊了。我们把信封好,等到了山上再看情况,如果他们不容纳我们,再另想办法。”
于是,九个好汉带着三五百人马,一起前往梁山泊。他们沿着大路行进,穿过一片芦苇荡时,忽然听到水面上锣鼓齐鸣。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