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三国:开局复制吕布武力 > 第147章 刘备求公孙

第147章 刘备求公孙

诸侯盟散了。

并非是冀州真的缺粮,而是因为曹操不忿袁绍等人无作为,给韩馥打了小报告。

于是,韩馥明白了,这群家伙不是真正想要救出天子啊,而是想借机壮大实力。

冀州的粮草源源不绝地运过去,成了这群家伙招兵买马的资本。

韩馥初始不信曹操的小报告,又派了细作前往诸侯大营探查一下情况。

可不是嘛,每一家诸侯都打着勤王除贼的旗号,大肆招兵买马呢。

虽然诸侯联军败了好几场,但联军的数量非但没减少,反而是又增加了两三万。

韩馥的那个气啊,心里把几个诸侯骂了几遍,然后就以冀州粮草不足为理由,不再陪这群渣渣们玩了。

冀州不提供粮草,袁绍再留恋这个盟主之位,也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无奈之下,袁绍只得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然后宣布诸侯暂时盟散。

什么天子尚在水火中煎熬,我等虽然暂时盟散,却不可忘记天子正在受难。

什么天下百姓皆在望眼欲穿,盼我关东诸侯能攻破函谷与箕关,杀死董卓,还政于天子,结束乱世征伐。

什么我等关东诸侯,不可忘记,所身负一州一郡之职,皆是天子所赐,吃穿用度乃是朝廷俸禄,当思忠君报国。

这些话,袁绍说得慷慨激昂,但是,每个诸侯都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轰轰烈烈的诸侯讨董,以失败而告终。

讨董?

董卓并没有被讨死,而是在堳坞享福呢。

而关东诸侯,却是吃了几次败仗,面子丢尽。

灰溜溜地盟散,众诸侯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刘关张三兄弟呢?

没地方去,只能继续跟着公孙瓒。

公孙瓒可不敢带刘备回幽州啊。

为什么呢?

刘备是哪里人啊?

幽州涿郡涿县人啊。

当时的幽州刺史是谁,现在的幽州牧是谁啊?

是刘虞啊。

刘关张出道,招募兵马,在涿郡没少斩杀黄巾,立了不少功劳。

战功报到刘虞处,刘虞得知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论了家谱,二人便成了叔侄关系。

《三国演义》将刘虞写成了刘焉,其实是错的,因为刘焉没有在幽州当过官。

刘焉从被举成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刘备是刘虞的族侄,而公孙瓒与刘虞矛盾极深,这就让公孙瓒有点不放心了。

若是公孙瓒将刘备带到幽州,万一这叔侄俩眉来眼去,勾搭成奸了。

以刘备之阴,关张之勇,公孙瓒岂能不觉得自己的脖子凉飕飕的。

所以,带刘备回幽州,绝对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

但是,诸侯盟散之后,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屁颠屁颠地跟着公孙瓒的军队,一路往幽州去。

“吁……”公孙瓒忍不住了,对刘备说道,“玄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无须再送我,咱们就此别过吧。”

“来日,袁本初二聚诸侯的时候,咱们再一同征战沙场,救天子,诛董卓。”

这话,就是逐客令了,傻子都能听懂。

刘备当然听得懂,但他脸皮厚啊。

不厚也没法啊,因为刘备没有兵马,更没有地盘容身。

立即,刘备就垂下泪来:“莫非兄长已经嫌弃小弟没用了吗?”

“……”公孙瓒登时直翻白眼,但他可不知刘备能够随时流泪的本领,以为刘备是不舍他,不舍当初一同跟随卢植学习的情谊。

公孙瓒微微叹了口气:“玄德言重了,我岂是嫌弃玄德。”

“玄德也知道,我乃右北平太守,而幽州牧是那刘虞。”

“我与刘虞素来政见不和,多有冲突发生。”

“而玄德是刘虞的族侄,若是随我回右北平,只恐会夹在中间,两面为难。”

“故而,我才不想带玄德去幽州,就是不想玄德日后为难啊。”

公孙瓒的这番话说得已经很婉转了,反正他是绝对不会带刘备回幽州的,再哭也没用。

对刘备,公孙瓒再了解不过。

昔日在卢植的门下,刘备就没少干损人利己的人,典型就是一只白眼狼。

关键是,这家伙最擅长伪装,以至于卢植一直认为刘备是个好学生。

刘备立即信誓旦旦说道:“兄长误会了,小弟与刘幽州虽为同宗,却从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