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个放牛娃出身的他。
哪里曾经想过这些?
虽然自从开始起事之后,他也陆陆续续的读过不少的书。
但是朱元璋所读的书,都是和称霸天下,治理天下有关的书。
如果说是兵书韬略这些东西,朱元璋或许还算是各中好手。
但是什么天文地理?
在朱元璋看来,这些东西对于治理国家,称霸天下根本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对于这些东西的了解,可能也就仅仅只限于那些常识了。
“没错。”
马德鲁丁点了点头。
而朱元璋似乎是十分的震撼,不住的喃喃着:“这些东西……可谓穷尽天之机密,到底是如何能得知的?”
第一次,朱元璋隐隐约约的有一丝震撼。
这是一种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就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从未如此清晰的呈现在他面前。
朱元璋说不上这种感觉到底是好还是坏。
让他整个人显得有些纠结。
是直接说道:“不管是我们大食的天文学,还是华夏的天文学,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是计算中得知的。”
“太阳为何东升西落?为何水星、金星只出现在黄昏时分?为何……”
“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有了问题,才有前去解决的动力。”
朱元璋张了张嘴。
沉默片刻之后。
便是直接道:“解决问题么?”
“那么我们所处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形状?”
“当真是天圆地方?还是说,另有定论?”
马德鲁丁笑了笑:“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定论。”
“甚至,给出这个问题答案的,还是华夏人。”
一句之后,朱元璋再一次的瞪大了眼睛:“华夏人?”
“此事又从何说起?”
随着朱元璋的询问,马德鲁丁这边是一字一句的回答道:“事实上,此前无论是我们大食还是华夏,对于大地形状的猜测,一直是众说纷纭。”
“在华夏古时,便有浑天说,盖天说及宣夜说之论。”
“华夏先贤张衡在《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这便是浑天说。”
“而陛下所言的“天圆地方”其实起源于盖天说,到了后来,则逐步演变成了“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将天比作盖笠,至于地面则是如同一张棋盘一般。”
“至于宣夜说,则是和我们如今的测算结果较为类似,其主张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他们认为日月星辰包括着咱们的世界在内,都是天体漂浮于无边无际的气中。”
朱元璋突然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发涨了:“这么说来,先生的意思是?”
一句之后。
这边的马德鲁丁便是干脆的解释道:“元朝至元年间,时任工部郎中的郭兽敬,奉元世祖忽必烈治之命,编纂制定新历;其率南北日官进行实测,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只主张。”
“待其所制议表研制成功,对忽必烈详加解说,直到日暮之后,忽必烈仍未疲倦;此后,其在整个天下开展大规模的“四海测验。”
“其言:“唐开元年间,令南宫说天下测影,书中见者有十三处,今疆域比唐代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日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影。”
“此后,其测验之地,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最后,通过不同时间太阳距离地面远尽、以及北极出地角度等,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既为,我们的地面,是一个圆形!”
“由次还可以推测出,我们的世界,当是一个球体。”
“我们世界一年的长度,当为365.2425天。”
马德鲁丁一连串的解释下来。
这边的朱元璋,已经快要两眼一抹黑了。
此刻的他,只感觉自己已经是两眼一抹黑,脑袋都快要炸了。
“既然有这些东西……”
“为何不管是咱,还有那么多的人,此前都对此这一无所知?”
这一句之后。
马德鲁丁忽然是不说话了,他只是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朱元璋。
当年,他只是向朱元璋进献了一个小巧的天文学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