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本官说说,这个所谓的养鸡厂是怎么回事儿?”礼部郎中笑眯眯的问道:“本官之前见过别人养鸡养鸭,却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儿把鸡鸭都关在笼子里养的。”
陆十二拱手答道:“回郎中的话,学生之所以要把这些鸡崽都关到笼子里养,一是防着它们打架,二是减少它们的活动,让它们尽可能的多长一些肉,多下一些蛋。”
等陆十二大概将大棚养鸡的玩法说了一遍,礼部郎中顿时更感兴趣了:“这种养鸡的法子能不能推广开来?其他地方的百姓能不能学你一样?”
陆十二道:“这种法子倒也不是不能推开——江南的情况如何,学生不太清楚,但是北方地界被蒙元祸害多年,荒置下来的院子、屋子不在少数,拿来养也算是废物利用了,怕就怕忽然遭遇鸡瘟,到时候养鸡的百姓就会损失惨重。”
礼部郎中暗自将陆十二的话都记在心里,随后又笑着说道:“本官在来的路上已经听郝知县说过你要广建社学的提议,也听郝知县说过你提议要建砖窑和工坊的提议,想不到来到陆家庄了,你又给本官这么一个惊喜,更难得你还能想到鸡瘟这一点,不错,不错。”
陆十二连忙谦逊几句:“启禀郎中,学生折腾这事儿也没什么经验,原本只是想着试一试,倘若真个可行,学生再把这养鸡之法呈于县尊。”
又连着夸奖了几句,礼部郎中才把话题绕回了大棚养鸡上面:“陆十二,你且放心大胆的试,倘若真个可行,郝知县定会替你请功!”
陆十二终于见识到了官老爷们真正的排场——最前面是一个拿着铜锣的衙役,其后便是两个衙役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再往后则是举着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的衙役,然后才是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几個官老爷。
从官老爷们穿的官服来看,最前面的应该是正五品的礼部郎中,郝凡五这个宁阳知县紧随其后,两个人后面跟了宁阳县的主簿和典史,最后面则是一群带着笙箫唢呐等诸班乐器的鼓吹。
拿锣的衙役刚到陆家庄村口便咣咣咣的连敲九响,示意“官吏军民人等齐回避”,带着诸班乐器的鼓吹手们也卖力的吹了起来,直到陆十二迎上前去才停下,正五品的礼部郎中更是驱马向前两步,来到陆十二身前后正色说道:“有旨意!”
陆十二微微一怔,随后便让陆四十九等人赶紧摆好香案,拜道:“学生陆十二,听旨。”
礼部郎中伸出手来,旁边随从赶忙端过装有圣旨的托盘,郎中展开后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锡;人子报亲之至,莫切于显扬。矧惟庠序之英,茂著贤劳之绩,肆推恩命,奚间存亡。尔陆五十五……兹特追赠为承德郎……”
“勅曰:教养兼隆,母德不殊于父,宠荣均被君心,实体乎臣。盖忠本孝移,而亲由子显,彝伦攸系,典式俱存。尔吴氏……兹特追赠为安人……”
陆十二当即就懵了。
这是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是追封陆十二的便宜老爹为承德郎,这是个正六品的散官官衔,第二道圣旨则是追封陆十二的便宜老妈为六品的安人命妇。
朱重八这回可是下了血本——活着的六品承德郎和六品安人命妇不算什么,死了还能追封承德郎和安人就相当难得!
因为陆十二本身也没有任何官职在身,给陆五十五和吴氏追封根本不符合仪制,唯一的解释就是朱重八破例开恩,所以才有了这两道追封的旨意。
礼部郎中收好圣旨,笑眯眯的说道:“陆十二,还不领旨谢恩?”
陆十二重重的叩了个头,高声道:“学生陆十二,领旨,谢恩!”
毕竟是追封陆十二的老爹和老妈,哪怕陆十二并不能因此而承袭任何官职,也不可能领到一文钱的俸禄,但是这个情分得承着,无关乎其他。
等陆十二起身接过圣旨,礼部郎中又高声说道:“陛下口谕,陆十二听着:咱看了郝凡五递上来的题本,知道是你献了除蝗灭蝗之法,这是益国益民的大功,你很好,咱记得你了,盼你好好读书,以后好为国出力。”
陆十二恭恭敬敬的答道:“是,学生记得了,以后定当好好读书,为国效力”
礼部郎中这才翻身下马,抓着陆十二的手来到一辆马车前,大声说道:“你献上除蝗灭蝗之法有功,这是陛下赏赐的纹银百两,绸缎五十匹,骏马一匹,另有经、史、子、集一套,还望你好好读书,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番美意。”
这一番话,既是说给陆十二听的,也是说给在场的百姓听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