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837章 谣言

第837章 谣言

这可能是新中国最早的一则影响重大的谣言,后来国家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把这则谣言给摁死了,并顺手灭了一贯道。

“前阵子不是在灭四害嘛,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有说罐头里不全是长尾巴兔子的,都是零碎着掺一点。就连桂英妈都后悔了,说当初抓了十多只耗子,有那么多肉,早知道就留下来自己吃了。”张桂芳半信半疑,嘟嘟囔囔的说道。

“妈,您甭听信这些。往罐头里面掺耗子,耗子的头啊、尾巴、毛啥的那么明显,吃的时候还能看不出来有人捏着站出来说吃到了”唐植桐觉得罐头里可能会有点出口剩余的碎肉、边角料啥的,但还不至于往里面塞老鼠,只能继续劝。_¥.3/?8?{看+书!°网_ °-o首^£发.$*

“我也觉得罐头里不可能有老鼠肉。”小王同学在一旁舔着冰棍,赞同丈夫的看法。

“英雄所见略同。”唐植桐朝小王同学笑笑。

这种传言跟前阵子“长尾巴兔子”的谣言类似,是升级版本,有可能是商贩为了倒卖自己的肉散播的,也有可能只是某人闹着玩被偷听后传出去的。

通讯不发达,追踪手段又有限,谁又能说的这里面的清具体情况呢

“妈,该吃吃,该喝喝,反正我觉得没事。您要是真不放心,就把肉票给我,我一块托人从屠宰场买出来,这下总行了吧”唐植桐看张桂芳将信将疑,也不再费口舌,罐头不光贵一点,连汤也算重量,确实略微有点点不合适。

“到时候再说吧。时候不早了,你快点吃,洗洗身上的汗臭味,赶紧睡。”大晚上的,张桂芳不愿耽误儿子、儿媳的时间,催促道。

“嗯嗯,好的。”唐植桐点点头,咔嚓咬下一口,边嚼边跟张桂芳说了一下安东那边来信的事。

“你嫂子还没猫下”张桂芳听完,里面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追问道。

“大哥没提,估计还没有吧算算日子应该就这阵子了,您耐心等等,保不齐过几天就有信过来了。”唐植桐咬了一口冰棍,顺口回道。

猫下指女性分娩或者即将分娩,各地都有对于这一行为的委婉说法,并不统一。

“哥,给我!给我!”唐植桐将小竹棍上最后一点冰咬下来,刚想把小竹棍扔了,就被凤芝给喊住了,凤芝伸长了小手,生怕大哥扔掉。

“哦,玩挑棍是吧”被小丫头一喊,唐植桐瞬间想起了小竹棍的用途——挑棍。

挑棍是眼下常见的一种儿童游戏,将一把小竹棍使劲向地下一扔,先从地上那一堆纠缠在一起的竹棍中,挑起一根来,既要保证它脱离那一堆竹棍,又不能触动其它的竹棍,这就算成功了一根,一直到全部挑完。

如果这个过程中轻轻触动了其他小竹签,就算输。

“嗯!”凤芝接过小竹棍,一副如获至宝的模样。

“明儿洗洗晒干了再拿着玩。等我下次回来,再给你带点小竹棍回来,农场那边多的是。”看到小妹的模样,唐植桐生出点点内疚,今天有那么多竹棍都被扔在了地头,却没想着给妹妹带点回来。

挑棍虽然是种常见的游戏,但像冰棍中小竹棍这么规整的却不多见。

不少小孩子为了玩这个游戏,甚至将目光盯在了自家门帘子上边,因为这个挨揍的不在少数。

“真的!拉钩!”凤芝喜出望外,朝哥哥伸出了小手。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大手对小手,唐植桐乐呵呵的跟小妹做了约定。

拉钩上吊是孩子之间常见的一种约定方式,寓意不可撤销、不可更改,但并不是反悔就要去吊死。

这个词跟古代铜钱有关。

古代的老百姓其实很穷,大部分百姓手底下都没多少活钱。

由于不少朝代的赋税都是以“铜钱”的形式缴纳,所以百姓就得在平常有意识的去攒钱。

每当攒够一千多枚铜钱就会拿着去找官府给串成一吊钱,然后挂在房梁上等交税的时候再取下来。

官府在串钱的时候,不仅会清点数量,还会在绳子打结的地方做类似火漆的印迹,就如同电表、水表的铅坠似的,一旦破开,这一吊钱就无效了,百姓得重新花手续费去串。

将这一吊钱挂房梁上的行为叫“上吊”,如果有人此时来借钱,主家不想借,往往会说:真不巧,我家的钱刚上吊,要不你去别家看看

翻译过来就是:哎呀,你怎么不早说我把手头的钱刚存了理财,取不出来啊!要不你再找别人问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