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而去,径直进入首阳山作了《采薇》之诗表达自己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的决心。后来他们果然七天没有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在首阳山。
话说姜子牙率领的军队过了首阳山,到达燕山,一路上周国的百姓们都纷纷拿着食物和酒水迎接武王。有一天,军队行进到西岐山,突然有上大夫散宜生和黄滚前来接驾,他们带领众官员都在路旁俯伏行礼。武王在车中看到弟弟们和黄滚老将军以及他的孙子黄天爵,感慨地说:“朕东征五年,今日见到你们,心中不禁感到凄凉和惆怅。”散宜生走上前说:“陛下如今登上大位,天下太平,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能够再次见到陛下,就像龙虎重逢一样,应该庆祝这喜悦的时刻。陛下与万民同享太平,又何必感到凄惨不悦呢?”武王说:“朕因为联合诸侯讨伐纣王,东进五关,一路上损失了许多忠良之士,他们未能与我共享太平,就先离世了。今日看到你们,无论老少、存亡,都与我有着不同的感情,这让我不禁回忆过去,所以感到郁郁不乐。”散宜生劝慰道:“为臣子尽忠、为子女尽孝而死,都是报答君父的恩情,将美名留在史册上,这是好事。陛下赐给他们的子孙爵位和俸禄,让他们世代享受国家的恩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了,陛下又何必不高兴呢?”
武王与众位大臣并驾齐驱继续前行。从西岐山到岐州只有七十里路,一路上百姓们争相观看,无不感到欢悦。武王的銮驾被众人簇拥着来到西岐城,城内笙簧嘹亮、香气氤氲。武王来到殿前下车,进入内庭拜见太姜、谒见太妊和太姒,并在显庆殿设下筵席大会文武百官。这正是太平天子设下的佳宴、龙虎风云聚会的时刻啊!武王在宴会上赏赐百官、与君臣们欢饮畅谈直到大家都尽兴而散去。
次日早朝时,文武百官齐聚参拜后,武王说:“有奏章者出班来见朕,无事者早些散去。”话还没说完,姜子牙就出班奏道:“老臣奉天命征讨,已成功灭纣兴周,如今陛下大事已定。但还有多年来阵亡的将士和仙人未受封职。老臣不久将辞别陛下,前往昆仑山拜见掌教师尊,请求赐予玉牒、金符以封赠众人,使他们各安其位,不再怅然无依。”武王说:“相父所言甚是。”
话还没说完,午门官上前启奏:“外有商朝旧臣飞廉、恶来在午门等候陛下旨意。”武王问姜子牙:“现在商朝旧臣来此见朕,他们有何意图?”姜子牙奏道:“飞廉、恶来是纣王的佞臣。当初破纣之时,这两个奸臣隐藏起来,如今天下太平,他们来到这里是想蛊惑陛下,希望得到爵位和俸禄。这种奸佞之人,岂能让他们在天地间存留一日!但老臣有用他们之处,陛下可宣他们入殿,待老臣分付他们,自有道理。”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命人宣他们入殿前来。
左右将飞廉、恶来引至丹墀,行拜舞礼毕,口称:“亡国之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武王问:“二位卿家至此,有何愿望?”飞廉奏道:“纣王不听忠言,荒淫无度,以致国家倾覆。臣闻陛下仁德着称于四海,天下归心,真可超越尧舜。臣因此不远千里求见陛下,愿为陛下效力。如果蒙陛下收录,愿执鞭随侍左右,臣将感到万分荣幸。谨献上玉符、金册,请陛下容纳。”
姜子牙说:“二位大夫在商朝时都表现出忠诚,但纣王不察事实,才导致国家败亡。如今他们归顺周朝,是弃暗投明之举。
姜子牙建议武王任用飞廉、恶来二人,说这就像舍弃劣质的玉石而选择优质的美玉一样。武王听从了姜子牙的建议,于是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二人感激涕零,接受了封职。
后人有诗叹道:“贪望高官特地来,玉符金节献金阶。子牙早定防奸计,难免封神剑下灾。”这首诗揭示了飞廉、恶来虽然得到了高官厚禄,但最终难逃应有的惩罚,因为姜子牙早已定下了防奸之计。
话说武王封了飞廉、恶来之后,姜子牙便离开朝堂回到了相府。暂且不表此事。
单说当年马氏嘲笑姜子牙不能成其大事,竟然抛弃了姜子牙而另嫁他人。然而时至今日,武王继位,天下归周,宇宙太平。无论是茅檐草屋还是穷谷深山,凡有人烟聚集的地方,无人不知武王伐纣的功绩都归功于相父姜子牙。如今华夷一统,姜子牙出将入相,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他的权力堪比君主,地位达到了人臣的极致,这是古今罕见的。天下人无不赞叹:“想当年姜子牙困穷之时,在磻溪隐居垂钓,身老于渔樵生活。谁能想到他在八十岁时才被文王聘请回国,如今竟能做出这般惊天动地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