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侥幸。看到你受了这么重的伤,我心里真的很难过。我们虽然名义上是主副将军,实际上却有兄弟之情。现在天下纷乱,战乱未息,这对国家来说是不祥之兆。人心和天意是明确的。
想到从前,尧帝的儿子丹朱不肖,尧去世后,天下没有归于丹朱而是归于舜。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肖,舜去世后,天下没有归于商均而是归于禹。现在世道混乱,真假显而易见。天运循环,没有不复的。现在纣王失德,残暴乱常,天下四分五裂,这恐怕也是天意。看到你这样受伤,这是上天在警醒我们。我思考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道理,觉得我们不如归顺周国,共享太平,共同讨伐无道之君。这才是顺应天意、人心的选择。你怎么看?”
郑伦听完苏侯的话,正色大声反驳:“君侯的话不对!虽然天下诸侯都归降周国,但君侯不同于他们,你是国亲,国家的存亡与你息息相关。如今你受到纣王极大的恩宠,娘娘在宫中受尽宠爱,若是此时背弃国家,那是不义之举。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你却不想报效国家,反而考虑投降叛国,这是不仁之举。郑伦深为君侯感到遗憾!如果为国捐躯,以身报国,哪怕肉体粉碎,郑伦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我忠于君主的誓言,其他我不考虑。”
苏侯回答说:“将军的话虽然有理,但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历史上有许多人因选择正确的主君而名垂青史,如伊尹。黄飞虎曾担任王位,如今主上失德,违背了天意,人民心思动荡,所以他舍弃纣王,投降周国。邓九公见武王和子牙行仁政德,知道他们必定兴盛,而纣王无道,知道他必亡,也因此舍弃纣王而归附周国。因此,人们应该顺应时势,明智行事,这才是智慧之举。你不应固执己见,以免日后后悔莫及。”
郑伦坚定地说:“既然君侯已决心归周,那么我绝不会跟随叛贼。如果我早上死去,那你早上就可以归降周国;如果我下午死去,那你下午就可以归降周国。我的忠诚不会改变,我的脖子可以断,但我的心不会被玷污!”说罢,郑伦转身回到自己的帐篷中去调养伤势。
苏侯在退帐后沉思了很久,然后命令苏全忠在后帐准备酒宴。到了夜间第二个更鼓时分,他命全忠去后营释放黄飞虎父子,并请他们到帐前来。苏侯亲自下拜请罪,表示他早有归降周国的打算。黄飞虎急忙回拜说:“今天蒙受您的恩德,感激不尽。之前听闻君侯有意归周,我心怀渴望,欢喜若狂。所以我才来到营前,想要会见君侯,询问真假。没想到却被郑伦所擒,有负君侯的期望。现在蒙您开启生路,无论您有何指示,我和我的儿子都会无条件遵从。”
苏侯坦诚地说:“我早就想归降周国,只是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机会。此次奉命西征,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投降周国。可是副将郑伦坚持己见,不肯同意。我向他解释古代顺天逆天之理,他却依然固执己见。今晚特设此宴,邀请大王和公子,希望借此机会倾诉心中的真实想法,以赎我冒犯之罪。”
飞虎回应道:“既然君侯有意归顺,就应当迅速行动。郑伦虽然固执,但我们可以施计排除障碍。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当立功立业,支持明君,将名字镌刻在史册上,怎能仅仅满足于小人小忠之道呢?”
直到深夜,苏侯站起来说:“大王和贤公子,你们从后粮门离开,回去见姜丞相,向他转达我的心意,让他了解我的真心。”于是他亲自送黄飞虎父子回到城中。
当飞虎到达城下叫门时,城上的守卫听说是武成王,出于谨慎没有立即开门,而是去报告了子牙。子牙得知是深夜三更有人报告“黄飞虎回来”,立即命令开城门。不久后,飞虎到达相府见到子牙。子牙问道:“黄将军被恶人所擒,怎么会在深夜回来?”黄飞虎随后将苏侯想要归顺周国的心意和情况一一向子牙报告,并提到郑伦的阻挠,表示再等一两天就会有所行动。
飞虎回城的事暂且不表,再说苏侯父子因为不能立即归顺周国而商议对策。苏全忠提议:“不如趁郑伦身受重伤,写一封信投入城中,通知子牙前来劫营,将郑伦生擒带回城内,看他是否归顺,由姜丞相处置。这样我们父子早些归顺周国,以免引起疑虑。”苏侯认为这个计划虽好,但表示郑伦也是好人,必须妥善处理。全忠表示只要不伤害郑伦的性命就行。苏侯听后大喜,决定次日执行计划。父子俩商定妥当后,就准备第二天行动。
郑伦因为被哪吒重创,尽管有丹药治疗,仍然痛苦不已,整夜呻吟,难以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