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者的帮助,西岐城不日将破。他觉得即使面对百万士兵和千名猛将,也不成问题,这是国家的大幸。
这时,姚天君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他认为,西岐城和姜子牙都不足为惧,他自有法术可以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在二十一天内让姜子牙自行命绝,无需动用兵力。他的逻辑是,没有了首领的军队必然会陷入混乱,西岐城也自然会瓦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战争,还能避免无辜士兵的牺牲。
闻太师听了大为兴奋,询问具体的做法。姚天君则低声在太师耳边说明了计划。太师听后,感到无比喜悦,认为一旦姜子牙死去,西岐的诸将必然会崩溃,功成便在眼前,称赞这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胜的绝佳策略。他还认为,这是皇上的洪福感动了诸位道兄来相助。
众道者则表示,这个功劳应该让姚天君去完成!
姚天君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始行动。他先是让众人退开,然后进入落魂阵内部,在那里筑了一个土台,并在上面设立了一个香案。在香案上,他扎了一个草人,草人的身上写着“姜尚”的名字。草人的头上点上了三盏灯,而脚下则点了七盏。
上面的三盏灯被命名为催魂灯,而下面的七盏则被称为促魄灯。姚天君在台前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踏罡步、念咒,不时向空中发出符咒和印记。每天三次对着草人进行拜祭。
连续拜祭了三四天后,姚天君的仪式开始显现效果。他的法术使得子牙感到非常不安,时时颠倒、坐卧不宁,仿佛真的受到了草人上的咒语影响。
在相府中,子牙和诸将商议破阵之策,但却一筹莫展,一言不发。杨戬看到姜丞相的状态异常,或是惊恐或是困惑,而且和以前大为不同,心里感到疑惑。他心想,姜丞相曾在玉虚门下修行,如今肩负重任,上天也有异象显示他是应运而生的人物,怎么可能对这十阵束手无策,变得如此颠倒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姚天君在阵中继续进行他的法术,使子牙失去了一魂二魄。子牙在相府变得心烦意乱,进退两难,整日不理军情,变得懒散,常常沉睡。众将和门徒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有的怀疑是因为无法破阵而困扰,有的则猜测是在深思静摄,相府中人心惶惶。
又过了十四五天,姚天君又通过法术夺走了子牙的二魂四魄。这时,子牙在府中时常鼾睡,呼吸声如雷,整个人的状态更加不佳。
哪吒、杨戬和其他大弟子们聚在一起商议,他们都感到非常担忧。在这军情紧急的时刻,子牙丞相却显得毫不关心,只是沉睡,他们认为这其中必定有原因。
杨戬提出自己的观点:“按照我的看法,丞相的行为完全颠倒,这几天就像在醉梦中一样。他的这些动作和以往大不相同,似乎有人在暗中对他施了手段。否则,丞相作为昆仑学道的高人,精通五行之术,擅长洞察阴阳和吉凶,怎么可能会如此昏迷,置重大军事于不顾?这其中定有蹊跷。”
众人一致认为一定有其原因。他们决定一起去子牙的卧室,请他到殿上来商议破敌之策,看看他的实际情况。
众人来到内室前,询问侍从丞相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丞相还在沉睡中未醒。于是,他们命令侍从去请丞相前来殿上讨论军事。
侍从赶快进入内室去请子牙,而出来后,武吉立刻上前表达了他的担忧:“老师每天只顾睡觉,不理会国家重大事务,这关系非常重大。将士们都很忧心,请老师尽快处理军务,以稳定周国的局势。”子牙虽感不适,但还是勉强出来,登上殿堂。
众将上前讨论军前的各种事宜,但子牙只是沉默不语,显得恍惚不清。这时,突然一阵风吹过,哪吒无奈,决定试探一下子牙的阴阳反应。哪吒问道:“师叔,在这样的风中,不知会引发什么吉凶?”子牙漫不经心地掐指算了一下,回答说:“今天本就该刮风,没有其他事情。”众人对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感到无从反驳。
此时的子牙已被姚天君的法术夺去了魂魄,心智模糊,阴阳认知出现了错误,所以他认为今天该刮风,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吉凶。那天,众人也无计可施,只得各自散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天过去了,姚天君的法术已经将子牙的二魂六魄全部夺走,仅剩下一魂一魄。那天,他最终把子牙最后的魂魄也夺走了,子牙在相府中陷入了生死边缘。
武王和众弟子、门下将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