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位兄弟一起助明主,将会书写万年的辉煌历史,名垂青史。”西岐的势力日益强大。
与此同时,闻太师在朝歌掌管国家大事,条理分明,有条不紊。就在这时,他接到了汜水关的韩荣送来的报告,一看内容,他怒拍案桌:“我的道兄,你为什么会遭此横祸!我作为国家的重臣,享受着国家的恩泽,就像泰山一般稳固,但国家危难,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这封报告让我心痛入骨!”他立即下令:“敲鼓集结将领!”
当银安殿的鼓声响起,将领们纷纷来到太师面前。太师沉声说:“前些天我请九龙岛的四位道友帮助张桂芳,结果三位不幸战死。风林也牺牲了。现在我们来商讨,谁愿意为国家出征,帮助张桂芳一战西岐?”话还没说完,左军上将军鲁雄站了出来,身材高大,沉稳地说:“我愿意去。”
闻太师看着鲁雄那苍老的面孔,白发苍苍的样子,心里有些担忧:“老将军虽然经验丰富,但年纪大了,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鲁雄微笑着回答:“太师啊,张桂芳虽然年轻有为,但用兵过于依赖强力,只顾自己能否成功,结果露出了破绽;风林只是凡人,所以才会有失手之祸。做将领要懂得观察天时地利,了解人心,文能安邦,武能定乱;静以守,动以攻;处于危难之中还能化险为夷,从死亡中寻找生机;虽弱能显强,虽柔能显刚;在危机中稳定局势,在灾难中找到福祉。能应变不测,取胜于千里之外,从天到地,无所不知;指挥十万大军,无往不利。战术多变,每一步都精妙绝伦;顺应自然之道,把握胜负之机,运用神圣的权力,展示无穷的智慧。这些都是将军之道。请太师放心,待我一去,必定成功。如果再配上一两位参谋,大事就定了。”
闻太师听了鲁雄的话,心里颇为赞赏:“虽然鲁雄年岁已高,但他确实有将才,而且忠心耿耿。想要选一位参军,必须是能够洞察形势、明辨是非的。费仲和尤浑是不错的选择。”他立刻下令召见费仲和尤浑。
费仲和尤浑来到殿前,对太师行了礼。太师对他们说:“现在张桂芳失了先机,风林牺牲了,鲁雄将出征,还缺两位参军。我打算让你们两位大夫参谋军务,共同征讨西岐。一旦成功回师,功劳将非常巨大。”
费仲和尤浑听了,心里一紧:“太师,我们的职责在于文事,对军事不太熟悉,恐怕会误事。”太师回应道:“你们俩能随机应变,理解时局的变化,可以参谋军务,助鲁将军一臂之力。现在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大家都应为国家出力,哪能互相推诿?”
说罢,太师让人取来参军的印章。费仲和尤浑知道无法拒绝,只好接受了这个重任。在簪花递酒的仪式后,太师授予他们铜符,命令他们率领五万士兵协助张桂芳。
随着选定了吉日,鲁雄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祭祀宝纛旗,举行了牺牲仪式,杀牛宰马以示庄重。在辞别了闻太师之后,随着炮声响起,鲁雄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天气酷热难耐。士兵们身披铁甲,只穿单衣,行军极为艰难。马军的马匹汗流浃背,步兵每个人都气喘吁吁。这场景充分显示了军队的艰辛和将士们的不易,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
鲁雄带领的军队穿过五关,沿途前行。在途中,一位侦察兵急匆匆地报告说:“张总兵因失误已阵亡,他的首级和军令旗被悬挂在西岐东门,需要军中高层决定接下来的行动。”鲁雄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不已:“桂芳已经牺牲,我们的军队没有继续前行的必要了,先安营再说。”随后询问前方是什么地方,得知是西岐山,便下令在茂密的森林中安营,并命令军政司紧急向闻太师汇报情况。
而在另一边,子牙在斩杀了张桂芳后,得知李姓兄弟三人都已到达西岐。有一天,子牙在相府接到报告,说有一支军队在西岐山扎营。他已经知晓了具体情况。前几天,清福神报告封神台已经建成,封神榜也挂好了,正准备举行祭台仪式。子牙下令:“派南宫适和武吉率领五千士兵前往岐山安营,封锁路口,防止敌军通过。”两位将领领命出发,一路上炮声隆隆。
到了岐山,他们看到了鲁雄军队的营地。南宫适下令安营。由于天气酷热,士兵们难以忍受高温,不得不在空中搭起火伞遮阳。武吉对南宫适说:“师傅命我们出城安营在这里,但这里缺乏遮荫,让士兵们极为煎熬,怕是会引起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