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 第356章 是何道理

第356章 是何道理

舜华回家,第二天,就和王衍爵骑马,跑到西山去了。舜华是去找医学所的杨济时的,王衍爵是陪舜华去的。

今日,御医龚廷贤正好休沐,正在医学所里,跟杨济时两人讨论病例,两位老先生医者仁心,虽然已经七十多岁,还常常深入民间,给人治病,遇上贫苦人家,分文不取。

经常是,出去一趟,一文钱没赚到,还贴出去不少药钱,两人却乐此不疲,遇到疑难杂症,往往要研究许久,直到把人治好,才能放手。

舜华二人到的时候,两人正在讨论“痘病”,只见杨济时皱着眉头,对龚廷贤道:“老夫前日出行,见一个村子里的小儿,多患此病,用了《肘后备急方》里的几种方子,效果都不大。”

龚廷贤捋着雪白的胡须,也一脸的无奈:“只好报告当地官府,把村子围起来,禁止外人进入,或可减少其他地方小儿患病的风险。”

舜华听了半天,以想,二位名医,果然还没找到医治痘疮的办法。

她问:“敢问杨太医,那村子里,有没有牛长痘的?”

二位老先生齐齐望向她:“袁大家如何这样问?”

自她担任公主们的老师以来,人们都称她为“袁大家”,依汉代蔡文姬的故事,蔡文姬夫家姓曹,时人称曹大家。

“舜华小时候在乡下,也有小儿患此病,有件奇事,就是放牛的小儿,生痘疮的很少。”舜华给两位名医讲起了故事,“所以问那村子里,有没有放牛的小儿患病。”

“有何道理?”两位老先生很好奇,见舜华又说,“我们乡下的水牛,有时候身上也长痘疮,但是,牛却很少死亡。

说来也很奇怪,放过这种牛的小儿,十个有九个,都不会生痘疮……”

两位老先生立即起身,龚廷贤一甩大袖:“走,看看去。”

杨济时也紧跟其后,他抱歉地对舜华二人说:“对不住二位,我们得去村子里看看,下次再聊吧。”

舜华说:“我们与二位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杨济时说:“那里危险,没出过痘的人,容易染病,二位还是不要去了。”

王衍爵说:“我出过痘了。”

他担心地望着舜华,小声说:“要不,我陪二位太医去吧?”

舜华前世种过痘,不知道这具身体,有没有出过痘,这事是她提出来的,她要是不去,还怎么给二位医生支招?

她说:“我也出过痘了,再说,我有这个呢。”

她掏出一条帕子,把口鼻捂起来,然后说:“捂着口鼻,病气过不过来。”

二位老人家更惊奇了:“这又是为何?”

舜华只好简单地说:“病气病气,当然是通过‘气’给传过来的嘛,用帕子挡住,就过不来了嘛……”

医学所给杨济时配了一架马车,方便他出行,龚廷贤也是坐马车来的,当下,两架马车,二人的弟子坐在车辕上,向更西边的村子驶去。

为了安全,舜华让于兴和立春留在西山,免得他们去那里,染上病。

杨济时只有几天没来,这个村子里,已经有小儿因为痘疮失去了生命。

村子的里正出来接待两位医生,他也知道,这种凶险的病,神仙来了也没办法,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老天抢走他们手里的孩子。

杨济时一下车,就问里正:“村子里有牛吗?”

里正愁眉苦脸地说:“有两头黄牛,怎么了?太医用牛做什么?”

杨济时看向舜华,舜华忙问:“放牛的孩子,有没有长痘疮?”

里正更加愁苦了:“有啊,我家的小子,整天放牛,现在,也生了痘疮,正躺在家里呢,出了满身的痘,可怜……”

“村子里没有没还没生病的孩子?”舜华不甘心地问。

“有啊,我家小儿子,前两天发了两天热,我们都以为,他也要长痘了,谁知过了两天,却好了,现在还在山上放牛呢。”

这时侯,不但舜华,连两位老先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杨济时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请里正详细说说。”

里正说:“说起来,很凶险,我大儿子出痘疮,里衣上沾上脓水,他娘把他换下来的里衣,放在凳子上,准备回头拿去洗。

我那小儿子,在外面玩得满头汗,回家没提防,拿起那里衣,就擦头上的汗,好彩被及时抢了下来,只擦了一下。

第二天,就开始发热,热了两日,竟好了,真是老天保佑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