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附于舜。舜的儿子商均同样不肖,但当舜去世后,天下也没有归附于商均,而是归附于禹。现在世界如此混乱,真假之分已经显而易见,天命在循环之中,没有不复的。现在君主失去了道德,专横跋扈,天下分崩离析,一片灰暗,这都是天意。我觉得‘顺应天命者兴盛,违背天命者覆灭’,还不如归顺周朝,一起分享和平与安宁,来讨伐这个不道德的统治者。这才是符合天心和人心的。你怎么看?”
郑伦听了苏侯的话,严肃地大声说道:“君侯所言不准确!天下的诸侯都归附于周朝,而君侯不同于其他诸侯,您是国家的亲戚,国家的兴亡与您息息相关。现在君侯受到了纣王的极大恩宠,娘娘享受在宫闱的宠爱,如果突然背叛国家,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国家的局势艰难,但君侯却不思考如何报效国家,反而想要背叛,这是不仁之举。郑伦决心不会跟随君侯的计划!如果我可以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君主舍身报效,不惜血肉之躯,甚至以死誓言效忠,这才是郑伦真正忠于君主的心愿,其他事情我无法理解。”
苏护说:“将军的话虽然有道理,但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古代有德行不损名誉的例子,比如伊尹。黄飞虎占据了王位,但现在主上失德,背离了天命,人心动荡,因此放弃了纣王而归顺周朝。邓九公看到武王和子牙具备仁德和智慧,知道他们必定兴盛,而纣王却没有道德,所以也放弃了纣王而归顺周朝。因此,人们应该根据时机和情势来行事,这是明智之举。你不应该固执己见,免得以后后悔莫及。”郑伦回答:“既然君侯已经有了归顺周朝的打算,那我肯定不会跟随叛逆的计划。无论我何时去世,只要君侯早日归顺周朝,我心甘情愿。我的忠心不会改变,即使是在死亡的威胁下,也不会污损我的内心!”说完,他转身回到帐内继续养伤。
苏侯退帐后沉思良久,命苏全忠在后帐准备酒宴。到了二更的时候,他命令全忠前去后营将黄飞虎和他的父亲释放,并请他们到帐前。苏护跪下请罪,说:“末将一直有意归附周朝。”黄飞虎匆匆拜谢说:“今天受到了您的恩典,重获自由。之前听说君侯有意归顺周朝,让我充满了期待和喜悦,所以我前来后营,想要会见君侯,了解其真实意图。不料被郑伦擒住,实在辱没了君命。现在感谢您重新给予了我们自由,有什么吩咐,我父子都会听从。”苏护说:“我早就想归顺周朝,但长时间未能如愿。现在奉命前去西征,实际上是想趁机归顺。可惜郑伦一直固执不肯同意。我想利用酒宴的机会,让大王和公子倾心交谈,以弥补我的冒犯之罪。”飞虎说:“既然君侯愿意归顺,就应该尽快行动。尽管郑伦固执,但我们可以用计策来对付他。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该首先建立功业,一同扶持明君,以留下名声,而不应该为了微不足道的小忠小谅。”酒宴一直进行到三更,苏护站起身说:“大王、贤公子可以去后粮门,回见姜丞相,将我的心意陈述给丞相,让他了解我的真心。”然后送黄飞虎父子回城。
飞虎到了城下叫门,城上的守卫听到声音后才知道是武成王,不敢在深夜开门,于是报告给子牙。子牙听到在三更天的时候有消息说“黄飞虎回来”,急忙传令打开城门。不久后,飞虎来到相府见子牙,子牙说:“黄将军被坏人抓住,为什么深夜才回来?”黄飞虎详细地告诉了苏护心意归顺周朝的计划:“只是郑伦一直拒绝,再等一两天,他会处理好的。”不再详述飞虎回城的事情,继续讲述苏侯父子商议的事情。苏全忠说:“不如趁郑伦受伤,写一封信,偷偷传入城中,通知子牙前来袭击营地,生擒郑伦,然后看他是否愿意归顺,委托姜丞相处置。孩儿和爹爹可以尽早归顺周朝,以免日后产生疑虑。”苏护说:“这个计划虽然好,但要周全考虑郑伦,最好不要伤害他的性命。”苏全忠答应道:“明天就实施。”父子商议完毕,第二天开始行动。有一句诗为证明他们的计划:
苏护有意归顺周朝,但遇到了门卫不愿投降。
子牙已有厄运,西岐的传染病无法停止。
说到郑伦,他的肩背被哪吒打伤,虽然有丹药,但他整夜都在痛苦中呼唤,无法安眠。他还在思考着:“君主的心意已经归顺周朝,我很遗憾不能立即为国家尽忠,以实现我的忠诚。但我还没有准备好处理一切,我该怎么办呢?”苏护听到下属报告有一位道人前来,他拥有三只眼睛,穿着红袍,想见苏护。苏护并不是道家出身,不知道这位道人的身份,于是叫他进来。不过,道人进来时没有说“请”,让苏护心生不悦,但还是忍气吞声允许他进营,前来中军见苏侯。苏侯见到这位道人,不知情况。
道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