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为了给这番论述一个直观的注脚,张汝宁走到测试平台旁,小心翼翼地从特制载物架上取下一片晶圆,交到栾文杰手中。/嗖′嗖`晓?税·徃\ \已-发+布!罪-鑫,璋,踕·
经过特殊处理的硅片表面光滑如镜,肉眼看去并无特殊之处。
但旁边的显示屏随之亮起,清晰地呈现出一个由无数细微线条构成的、边缘锐利无比的字母。
“f”。
“受限于这里的条件,我们没有完整的晶圆台和光刻胶处理线,无法制造出包含复杂电路的完整芯片。”张汝宁指着屏幕解释道,“但是,您看到的这个字母‘f’,其每一笔划的线宽,都是严格按照30nm的特征尺寸设计并光刻出来的。”
他伸手轻轻点在屏幕上那个清晰锐利的“f”上,加重语气:
“30nm,已经超过了tsmc当前7nm工艺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
栾文杰双手捧着那片小小的晶圆,如同捧着一块稀世珍宝。
尽管根本不可能分辨出30nm的细微线条,但他依旧看得无比专注——
这手掌上的方寸之间,蕴含着足以撼动全球半导体、乃至全球科技格局的力量。
沉默,持续了足有一分钟。
终于,栾文杰长长地、极其缓慢地吁出一口气,动作轻柔地将晶圆交还给张汝宁。
似乎还带着些许不舍。
“这块晶圆,我们会做专门保存。”常浩南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出言道,“这是我们在半导体生产领域反超的起点,以后可以放进工建委的博物馆里。¢x,i·n~w,a+n+b·e+n!.^o~r·g?”
说起这个,他突然想起了那块至今还放在地下仓库里面的b2碎片。
“算了。”栾文杰低声感叹,声音透过面罩显得有些沉闷,“这东西就算能展出,我们怕是也抢不过国博……”
一个玩笑,让现场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但很快,他又话锋一转。
“我之前去华芯国际调研的时候,听他们的技术专家提到过。”栾文杰提出了一个更长远的问题,“在当前硅基cmos工艺的物理框架下,制程的极限大概在5nm或者3nm附近,如果按照刚才计算的107.22nm等效波长来推算……”
“是否意味着,未来我们这台arf-1800,也有可能通过技术优化,用于生产下一代,甚至下两代的产品?这关系到我们战略窗口期的长短!”
这个问题,张汝宁已经等待了很久。
“跟刚才那张表上的情况一样,业界宣传的‘5nm’、‘3nm’这些节点名称,仍然是制程迭代的代称,跟实际的最小物理特征尺寸并非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他解释道:
“所谓‘5nm’节点实际对应的特征尺寸,业界预估会在25nm左右,至于‘3nm’,则可能对应到15-18nm区间。”
张汝宁隔着面罩整理了一下护目镜,继续深入技术本质:
“对于25nm的特征尺寸,arf-1800仍然可以通过双重曝光技术实现,就是良品率会比单次曝光生产30nm级别的产品时有所下降,工艺整合的复杂度也会提升,不过技术路径是确定存在的。_晓*税?C^M¨S~ ,唔^错¢内!容\”
尽管隔着面罩,但众人还是能感觉到,栾文杰原本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而张汝宁语气却变得慎重起来:
“至于20nm以下级别的特征尺寸,将是另一个维度的挑战……实际上,随着芯片制程逼近硅材料的物理极限,量子隧穿效应将变得无法忽视,晶体管将难以有效关断,漏电流剧增,同时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会急剧放大,导致器件性能的波动性大幅增加。”
“一般认为这个临界尺寸会在10nm左右,但考虑到衍射极限的存在,以及任何工业产品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缺,就算是使用euv光刻机,要想稳定量产特征尺寸在20nm以下的产品,也会非常非常困难,而且良率会不可控制的降低。”
随后,他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判断:
“我个人认为,随着边界效应的递增,未来芯片性能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将从过去单纯依赖制程微缩,转向更依赖于芯片架构创新、先进封装技术、还有底层驱动软件和算法的深度优化……”
张汝宁坦诚地摊了摊手:
“只不过,这后面几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