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21章 从40nm到27nm的跨越

第1621章 从40nm到27nm的跨越

含超过三十片精密镜片,用于校正像差、色差,并尽可能提升数值孔径……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很大,而且其中的反射元件对于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苛刻。”

张汝宁进一步介绍道:

“而在更新的1800物镜组里面,大部分功能被集成在少数几片核心镜片上,独立光学元件的数量缩减到14个,所以体积比老型号小了一半以上……”

“……”

就在这时,一直坐在控制电脑前的何修军突然站了起来。

“张组长,最新一组测试数据已经处理完成!”

他走到张汝宁同时也是走到栾文杰身边,汇报道:

“193nm波长下,1800物镜组的等效数值孔径(na)实测最大值为1.8009,最小值为1.7996,na一致性达到±0.0013,该数值远优于我们设计指标要求的±0.006,也完全符合设计方案中理论na值1.80的预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全视场振幅极化量rms(均方根值)实测最大11.85%,最小11.80%……”

“全视场相位延迟量rms实测最大3.77nm,最小3.45nm……”

实际上,这里面的多数参数都是之前就已经测完的,而且往常也不需要他专门汇报一遍。

报告导出来,大家分别翻阅就行了。

但此刻面对亲临一线的栾文杰,这份详尽到几乎冗余的数据汇报,就显得格外“恰到好处”且分量十足。

“等等。”

果然,栾文杰打断了后续的参数报告。

他既然是专程来考察光刻机,那对于这些基本参数自然有所了解。

虽然被一大堆突然涌入的数据搞得有些头脑发胀,但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最关键的部分。

na值,1.80!

“我记得之前提交上去的那份评估报告里,最高规格的数值孔径预估是1.70?”

面对这个问题,张汝宁脸上露出一丝茫然。

他并不清楚有个什么评估报告的事情。

常浩南则立刻接过话头解释道:

“栾主任,那份报告里使用的1.70数值,值是我们在进行不同技术路线横向比较时设定的……嗯……参照基准,当时为了公平对比,说明镥铝石榴石体系的优势,我设定的前提是其他所有条件,比如光源、视场、机械平台等都保持一致。”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因为物镜组的整体结构变得简单了很多,所以这套系统的底镜有效视场比之前的1500物镜组拓宽了大约15%……换句话说,在相同na值要求下,光线通过物镜边缘区域的入射角度可以更小,这极大地减轻了设计超高na系统时最难克服的边缘像差压力……”

“……”

“总之,”他最后总结道:“这0.1的额外提升,是设计自由度增加带来的实际工程红利,也是新方案综合优越性的直接体现。”

栾文杰未必完全听懂了他的长篇大论,但眼前的结果显然令他心情大好:

“所以常院士,刚才你提到华芯国际能以mpp工艺大批量生产新一代的7nm芯片,关键就在于这个1.80的na值?”

常浩南点头:“正是。”

接着,又从旁边拿过一张表格递给对方:

“1.80的数值孔径,相当于我们把193nmduv光源的等效波长压缩到了107.22nm,对比na值1.35的老体系,相当于把特征尺寸的理论极限从40nm一举推进到27nm左右!”

栾文杰的视线表格上飞速移动,最终找到了27nm对应的节点尺寸——

三星的5nm,或tsmc的7nm++,或英特尔的10nm。

总之,已经是目前最强的一档。

是过去一般认为,只有euv光刻机才能够涉足的领域。

看到对方的视线已经不再移动,常浩南终于给出了阶段性的结论:

“这个能力,足以覆盖当前tsmc、三星等厂商定义的7nm,乃至未来3-5年内可能出现的更先进节点的全部生产需求!而且,都是依靠单次曝光工艺就能稳定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arf-1800光刻机的主体架构,除了这个革命性的物镜组以外,其余光源系统、精密工件台、掩模台以及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