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材曼妙的女子身穿一袭素色衣裙,背对着赵维祯。
跪在香案前的蒲团上,低吟着一段经文。
半炷香后,经文结束。
她念了一句阿弥佗佛,虔诚而恭敬地对着佛祖金身磕了三个头。
起身后,素衣女子慢慢回头。
呈现在赵维祯面前的,是一张精致淡雅、清丽脱俗的绝世容颜。
她素衣着身,未施粉黛,漆黑的秀发高高绾于脑后,连一根普通的珠钗都没有。
即便此人素面朝天,没有华丽的衣着首饰来装点,她依旧美得倾国倾城。
此人便是天启王朝的国母,赵维祯的亲娘。
也是驻守在边境处保卫家园的兵马大元帅凤西杰的掌上名珠,凤临月。
将门虎女出身的凤临月,与后宫中涂脂抹粉、珠钗宝饰插了满头的妃子们不同。
她身姿挺拔,英气逼人,周身散发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傲气与霸气。
仔细打量就会发现,赵维祯与凤临月五官有七、八分相似之处。
他承袭了母亲身上的优点,俊美得令人移不开视线。
凤临月看了轮椅上的儿子一眼,“许久不见,你长大了。”
冲心腹婢女使了个眼色,对方了然,躬身离去。
临走前,还不忘将静心斋的两道房门轻轻合上。
待静心斋只剩下了母子二人,凤临月才伸出修长白晳的手指,摸了摸儿子俊美的面庞。
“祯儿,近日可好?”
无论赵维祯在外人面前如何风光跋扈,在凤临月眼中,他终究是个孩子。
自他双腿残疾之后,母后便避开锋芒,躲在静心斋修身理佛,不问世事。
外人都说皇后娘娘心狠薄情。
亲生儿子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她不闻不问,还避之唯恐不及的躲到静心堂与世隔绝。
只有赵维祯心里清楚,母后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无情,而是身不由己。
凤氏一族在朝廷的地位远超于霍、段、顾三家之上。
盖因凤家出了一位皇后,皇后又生了一位太子。
凤临月膝下只有赵维祯一个儿子。
赵维祯遇难之后被夺去太子之位,第一个遭殃倒霉的便是风头正盛的凤氏一族。
为了保住凤家在朝中的不败之地,凤临月让凤家坚守边境,切莫参与朝廷纷争。
而她自己,也选择在这个时候归隐后宫,故意表现出对儿子漠不关心的态度。
儿子双腿残得那么彻底,身为母亲的凤临月如何不痛。
可是再痛,她又能改变什么?
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只会给儿子带来更多的麻烦。
她不想因为自己和凤氏一族的存在,将儿子推向风口浪尖。
在这种万难之刻,沉默才是对儿子最好的庇佑与保护。
这些话,即便凤临月只字不提,赵维祯也心领神会。
对于母亲的不闻不问,他不怪不怨,默默承受着这如山的母爱。
看到美丽依旧、霸气不减的母后,赵维祯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他知道这些年,母后为他付出的艰辛,多到令他无法偿还。
母子二人对望良久,赵维祯才开口说道:“儿臣今年已经年满十七,不久前,还与侍郎府的慕三小姐慕紫苏订了亲事。”
“儿臣不但长大了,还遇到了心仪的姑娘。”
“母后,您听说过慕紫苏这个名字吗?”
“她外公是以医术闻名于天下的平远侯虞广白。”
“她的医术也得到了平远侯的真传,精湛到了逆天的地步。”
赵维祯忽然起身,一步步向凤临月的方向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