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媚立即用朝鲜语帮九王爷翻译。11kanshu.com
李晶听毕恭敬地答道:“上午上课,有时出阁讲学。下午习武、练书法和绘画。晚上读书。读的书有《东国通鉴》、《三国史记》、《李朝实录》、《高丽史》、《三国遗事》、《新罗古记》、《海东古记》等,也看了一批贵国的书籍。”
由于现在大明国每年都会给朝鲜国提供大批的书籍,所以李晶也将这些书籍都看过了。
九王爷遂问他《东国通鉴》和《新罗古计》讲了些什么,他立即向他讲述将这两本书的大致内容,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随即九王爷又问他对大明国的《三国志》、《春秋》和《孟子》的看法,他也一一答来。九王爷发现他不仅见解独到且善于总结,能敏锐地扑捉到每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其论点也很深刻到位,可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因此心里对他的喜爱又增加了几分。
九王爷向来喜欢有思想又勤奋的人,所以在和李晶的一番交谈之后心里已经默认了这门亲事。
李晶则全程小心谨慎,深怕自己有引起他们反感的地方。
坐在李晶侧边的朱清媚看着已经汗湿后背却始终端庄恭敬的李晶,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她因此而越发地坚定了要和这个人相伴终生的心意。
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朱清媚主动引导他聊童年趣事。
果然。李晶一提到自己的童年时脸上便露出了几分童真的神色,并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毫无保留地向大家道来。
说到开心处全场人都哈哈大笑。
眼看着气氛越来越融洽了,李晶立即不失时机地向九王爷和王妃跪下说:“王爷、王妃。我倾慕郡主已久,望你们能准许我们的亲事。若能与她喜结连理,我日后定会好好待她,和她相亲相爱到老。”
九王爷和王妃的心里早已答应。然而面上却没有一下表露得太过明显。九王爷轻咳了一声,缓缓地道:“你既然是娶大明国的郡主为妻。那么就得依照大明国嫁娶的形式来办,大明国这边婚礼的程序共分为六道,俗称六礼,乃提亲、定亲、送礼、请期、成亲、拜亲。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礼俗,一道都省不得。”
李晶忙说:“自然,我会照足贵国的规矩来办的。”
“那么。你先回去找一个媒婆,由她明日上午过来提亲吧。提亲完成后咱们再定亲,至于送礼、请期等等都是你们回国之后才能操办的了。”九王爷说。
“是,多谢岳父!”
九王爷又轻咳了一声,强忍住笑说:“我现在还不是你的岳父,得等你们的亲事定了之后才算。”
也是在暗示李晶八字还没一撇呢,别高兴得太早。
李晶当即表态:“反正我已认定您是我的岳父了。”
九王爷一个大老爷们还从没见谁敢对他这般大胆说话的,因此很想装严肃但又怕吓着了李晶,只得又轻咳了几声,微红着脸说:“不早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记得请媒婆来。还有,假如你父王有空的话,我想明天晚上进宫和他聊一聊。”
李晶大喜,忙说:“好。那我回去便跟父王说,让他明天晚上在会同馆恭候您的光临。”
九王爷微笑着点了点头。又抬头看了看天色说:“回去吧。”
于是众人起身告辞。
九王爷用眼神示意燕锦暄稍后再走,燕锦暄便停住了脚步。
待得李晶坐上马车离开后九王爷拉着燕锦暄复在会客厅里坐下。
“锦暄,我对此事很感抱歉!”九王爷拍着燕锦暄的肩膀说。
“我原本就由衷地希望他们在一起的,所以您无需说抱歉!”燕锦暄笑着说。
“那么你呢?你恐怕很快就得为自己物色佳人了吧?”
“不着急,要看缘分。”
“需要我帮忙介绍吗?”
“还是我自己来吧,不劳您操心了。”
“也好,以你的条件不愁找不到好的。”
燕锦暄笑着点头,又起身道:“家中还有些事,就不便多逗留了。”
“好,我送送你。”九王爷也随即起身。
“以后望你也能时常过来走走。”在将燕锦暄送至大门口时九王爷郑重地说。
“会的,我会时不时地来拜访您的。”燕锦暄朝他抱了抱拳,转身上了马车。
“古松,到苏府去。”待得马车走出不远后燕锦暄对策马的古松说。
“都这个点了还去吗?”古松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