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姜女贵不可言 > 第311章 一粒种子

第311章 一粒种子

“县令、县令?”老丈连唤了两声他才回神。老丈循着他方才看得方向看去,会意一笑。门内,姜佛桑逗哄着小娃,“白白胖胖,甚有福相。”阿婆喜道:“借夫人吉言!亏得当初县令和夫人亲给暖的房,才有如此福气。等夫人也怀——”大儿妇吴香女连咳了好几下,打断了这话。萧县令年富力壮,姜夫人正当妙龄,两人成婚将满三载,至今也无所出,必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由,这样大刺刺问出来,让夫人如何回答是好。阿婆也反应过来,紧忙支吾了过去。姜佛桑笑意微微,似乎并未注意到婆媳俩挤眉弄眼。“县令、夫人,难得来一回,多留一日便是!实在不行也用了饭食……”“都忙,就不耽搁你们了,我们也还要去别处看看。”老丈一家极力挽留,挽留不过才将他二人送到村口,挥手目送他们远去。农忙时节,不独灵水村忙,各村都是一副热火朝天景象。若说去年是先涝后旱惊心动魄的一年,今年则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年。是以乡民虽劳累,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其中除了老天爷赏脸,也得益于修渠治堰之功。原本说是一春即成,实际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两年。南部先是修成了万金渠、富平堰等共计六处,溉田万余顷,百姓多获其利。往北去,沿着纵贯的乌苏河另引出十一条灌溉干渠,每渠均有水门调控,弥补了北部水网不足的弊端。虽多数是在废毁旧渠堰的基础上整修而成,还有一部分是新营造的,人才财力亦不少费。以至于郡守张夋现在见到巫雄去的呈文就头疼,因为十有八九就是要钱。巫雄富室大族已然认命。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把往日贿赂公门的银钱以另一种方式正大光明地拿出,最初不太习惯,习惯了之后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这些渠堰说是生命之渠也不为过。”黄昏时分,微风徐徐,两人下马沿着堤岸步行。姜佛桑看着眼前密布的河网,感慨,“治渠之功已见,夫主的名字必将留名青史。”萧元度对留名青史没兴趣,不过,他看了眼身畔之人,“那也得将你的名字写上才行。”姜佛桑笑了笑,情知不可能,还是不禁设想了一下史书会如何记她。姜氏女,萧家妇?然而事实却是,她只能隐于人后,泯灭于历史长河,就像是从未出现过一样。却也不意外。从古至今多少风流人物?能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的少之又少,何况是她。能将有限的一生过好就足够了,身后事、身后名,何需管它。日落之前,两人找了农家借宿,天亮后继续启程。由西经西南,再到城南。曾经械斗成风的南高与下郜二村,如今已少有争殴现象发生,不仅是惮于“严禁聚众械斗示”以及严厉的判罚,还在于水源问题得到了解决。谷蹖生死不再系于那一条河溪,自然也不会再有人为之豁出命去。离了下郜村一路往东去,快到后丘村村口时碰到了小阿芬。不止小阿芬,还有当初帮她送她阿母去城中看诊的大仓。两年过去,小阿芬长高了不少,大仓也已成人,高高壮壮的,已是家中顶梁柱了。阿芬听到马蹄声回身,老远认出了他俩,提醒大仓后,两人一起冲着他们来的方向不停招手。“县令!夫人!”马儿到了近前停下,萧元度当先下了马,正要伸手去扶姜女,姜女自己抓着马鞍下来了。姜佛桑脱下帏帽,问阿芬:“怎么这时候才回?”小阿芬满脸堆笑,“去山上采药了。”说罢侧过身去给她看了看身后背着的草篓,里面满满都是草药。大仓手里拿着镰刀,“阿芬在山上待了整日,她阿母不放心,嘱我去看看。”他把田里忙完直接去了山上,这才将人叫回,不然还不知她要待多久。姜佛桑摸了摸阿芬红润的脸蛋,道:“山上入夜危险,你孤身一人,不可久待。”小阿芬有些苦恼,最近忙着收庄稼,把采药的事耽搁了:“后日席游医就要从裕宁村过来,这是他布置给我的功课,我不想让他失望。”根据姜佛桑当初的提议,在参加医署教习之前,游医们要与医署签订一份契书,待教习结束,游医们便要在医署为其划定的几个村落看诊,为期五年。譬如

被指派到黑石村的杜全,临近几个村落就都由他负责。按照契书规定,行医的这五年间,游医们还要从每个村落挑选出一到两名医助。要想得到膏方奖励,必须不吝于将从医署习得的医术倾囊相授。而姜佛桑又给做了一个额外的补充,那就是所选医助中必须有一人为女子。医长们最初对此颇有异议,“女子为医……怕是不妥。”姜佛桑不急着反驳,先举出实例,“京陵少府之中,太医令属职有太医监、侍医、乳医、尚方、典领方药和本草待诏,侍医中就有不少是女侍医,乳医更不必提了,全部由女子担任。”“所以,”她笑着反问,“女子为医,有何不妥?”医长们为之哑口。她所言确有其事,不过那是在宫中。那些乳医、女侍医也都是服侍宫中贵嫔娘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