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 第54章 终相见!青登与天璋院大姐姐!【7500】

第54章 终相见!青登与天璋院大姐姐!【7500】

诵,却是个母庸置疑的事实!

此人本为一介普通的武家子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幼好学且性格好强。

为光耀家门,发奋修习文武两道。

直至20岁时开始接触到在学塾里见不着的各种社会现实之后,渐渐发觉自己昔日的功名气节之志只是从好胜心出发。

意识到此点的大盐平八郎,顿感万分惭愧,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不论是在学问修养,还是在人生境界上都还差得远的毛头小子。

经此顿悟后,大盐平八郎开始潜心修习儒学,提高自己的学问素质——此乃大盐平八郎的第1次人生蜕变。

然而,走上儒学之道的大盐平八郎却是越学越迷湖了。

是时的日本儒家学术界的风气是热衷于寻访,浮夸之风盛行,严重脱离实际。深耕儒学之后,大盐平八郎不仅没有感到自己的学问素养得到提升,反而越发地感到迷茫、混沌。

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大盐平八郎发现了明朝儒者吕新吾的《呻吟语》,通过它第一次知道了“千古一圣”王阳明所遗留下的伟大精神财富:阳明心学。

如获至宝的大盐平八郎,开始专心修习阳明心学,经过不知多少岁月的钻研,终是达到了以诚意为目的,以致良知为手段,排斥外界的感诱,弄清心的本意——天理的境地。

此乃大盐平八郎的第2次人生蜕变。

阳明学虽然是高度的唯心论,但它实际上是标榜以德行为第一的实践主义——所谓“知行合一”的哲学。

大盐平八郎在此基础之上又加以发展,把它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学问大成的大盐平八郎,最初只在公务之余进行讲学。

后来随着名声的逐渐提高,弟子越来越多。

为了能有个更好的讲学环境,大盐平八郎于1823年在自己家里开办学塾,取名为“洗心洞”,制定了入学盟誓八条,排除空头理论,严格实行大盐学的宗旨——务实。

洗心洞的弟子除武士阶级出身的武家子弟之外,还有不少是大坂附近的农家出身的农民。

大盐平八郎虽是武士,但他却没有任何的阶级观念,他对农民有着极浓厚的感情,经常访问近郊农村,与位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们打成一片。

他一直坚持认为:农民是十分朴素的,如果对他们进行教育,一定能让他们也拥有圣人那样的心境。

除“尊敬”之外,大盐平八郎也对深受天灾人祸所害的农民寄以无限同情,因而十分痛恨腐败的江户幕府以及被江户幕府纵容的特权商人们。

大盐平八郎对江户幕府的愤恨与日俱增。

这股针对无能的江户幕府的强烈不满,最终于1837年……在这一年的冬季“引爆”了。

而导火索便是害数以百万计的穷苦人沦为饿殍的天保饥馑(1832-1833)。

天保元年(1830)7月京都大地震,9月淀川洪水泛滥。

天保二年(1831)3月淀川大水。

天保三年(1832)各地农业歉收。至天保四年(1833)全国出现大饥荒,加之出羽大洪水,奥羽水灾,关东大风雨等自然灾害不断,米价持续上涨。

饥荒的霎时出现,使得穷苦人们立即深陷水火之中。

许多穷途末路的灾民为了买米、换米,甚至不得不让妻女到路边卖**。

江户幕府有试着救灾……但他们的救灾行动就跟人的阑尾一样——有跟没有都差不多。

当穷人因粮荒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一惯同情和帮助穷人的大盐平八郎挺身而出,变卖自己的全部藏书,得黄金620两,将它分给一万户穷人,

然而……这点钱始终是杯水车薪。

大盐平八郎看到穷人饿死的越来越多,而江户幕府却束手无策。虽然自己倾家救济,但也是无济于事。

对江户幕府的怨憎已然膨胀至极点……最终,大盐平八郎决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这位最初只是为了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