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对你好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对你好。
夏守忠忙点头答应,而且这次他是真有些怕了石仲魁。
石仲魁是站在上帝角度去看问题,所以他能猜到皇帝对待贾家和贾迎春的态度。
可这在夏守忠看来,就是石仲魁居然聪明到仅凭借三言两语和一点蛛丝马迹,就能猜到皇帝的想法。
这得多聪明,才能做到?
加上六元魁首的加成,夏守忠此刻面对石仲魁时,心里是真的虚了。
一种智商上被人碾压的感觉,真心让人难受。
把石仲魁送出皇宫,夏守忠片刻不停的就跑会御书房汇报。
而且他也不敢把自己刚才的那些想法告诉皇帝。
道理很简单,皇帝上有太上皇压着,下有很多文武勋贵向着太上皇。
所以压力极大的皇帝此时,绝不会忌惮石仲魁,反而会欣喜的不断重用他。
这要是一个天天跟着皇帝的内臣,被一个一两个月都见不到的外臣比下去,皇帝是不是会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更聪明点的太监?
果然,听了夏守忠的汇报后,皇帝嘴角一笑,“朕这位状元郎的心思就是多。”
随后看向夏守忠,可夏守忠这次仿佛忽然变傻了一样,没向前几次一样附和几句。
甚至夏守忠此时心里,已经在骂石仲魁。
一个聪明绝顶的大臣,要是和内臣大太监关系极好,皇帝想不疑心都不可能。
皇帝得不到回应,心里顿时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暗骂夏守忠蠢货的同时,不免想着石仲魁是不是得罪了夏守忠。
这么一来,皇帝一边心里高兴,两个心腹要是亲如一家,那该担心的就是自己。
一边又担心两个心腹要是内斗,那就等于内耗。
同样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
试探着问道,“石爱卿和元妃聊了些什么?”
夏守忠心里一紧,暗道来了。
从本心上来说,夏守忠此刻是想说石仲魁几句坏话的。
因为太监唯一能站稳脚跟的,就是主子的宠信。
甚至这关系到生死。
而对石仲魁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和夏守忠走的太近。
没看他只愿意和夏守忠保持金银交易,连夏守忠说带他去绣衣卫都不愿意嘛。
就是因为知道勾连内廷,绝对是皇帝最忌讳的。
而夏守忠毕竟跟着皇帝近二十年,当然能猜到他的一些心思。
同时也舍不得石仲魁这个一向很大方的金主。
实在是给的太多了。
仅仅一年多,前后就从他手里得了近2.6万两银子。
更别说按照石仲魁的建议,暗中煽风点火迫使一些后妃去建别院,再加上贾家居然也参与了进来。
之前那31根巨木,此时已经涨到了7千两一根,甚至看着情形,8、9千都不是没可能。
也就是说,光这31根巨木,就能赚到十万两银子。
虽然要和几个大太监和皇商分,可三万两肯定能分到。
如此一来,等于因为石仲魁,夏守忠的财富直接涨了5、6成。
而这还是一年的时间而已。
这让夏守忠如何舍得真毁了石仲魁?
但此刻全说好话,也不行。
第141章 上升的道路已经铺平
“回陛下,状元公和贤德妃只聊了些自己的家世,过去读书的经历,还有对圣人的感恩。”
皇帝顿时皱眉起来,可没几秒就反应了过来。
说石仲魁感谢太上皇,或许是真感谢。
毕竟二女同嫁一夫,确实算是极大的恩典。
但要说石仲魁心向太上皇,皇帝此时已经不信这种话了。
不仅因为当初殿试时,石仲魁的举动,还有贾政那天的那番话,无不表明他是聪明人。
加上这次开荒三万亩地的事,第一时间就来向自己汇报,而不是去龙首宫。
已经说明他的立场了。
甚至之前在御书房里密谈时,石仲魁还建议皇庄一亩地都不要。
免得因为太监们的贪婪,连累自己被御史找麻烦。
还可以借机拉拢朝臣,甚至都不用明着动手,只需要偏向某些人,就能悄无声息的分化太上皇的势力。
可以说,此时夏守忠越说石仲魁的坏话,皇